次日,关于夏林夜访长孙府的消息便悄然在长安高层中流传开来,结合近日暖房建造与工业园区隐约的风声,各方反应不一。
裴司徒闻讯,在书房中枯坐半日,最终长叹一声,吩咐下人近日闭门谢客,称病不出。
崔司徒则焦躁地在院中踱步,连最心爱的画眉鸟都无心逗弄,他敏锐地感觉到,某种他无法掌控的变化正在发生,而崔家似乎正被排除在外。
东宫之内,李治从小武和张柬之处得知此事。他沉吟片刻,轻声道:“父亲此举,是以利相导,分化瓦解。工业园区若成,关陇各家依附其上的旧利受损,但若能抓住新利,便可转型。”
小武整理着近日暖房的观测记录,闻言抬头:“殿下所虑极是。利益重新划分,必有争斗。园区总管事一职便是第一个要害。谁的人坐上这个位置,至关重要,不过那便从他们与我们斗变成了他们自己内斗了。”
张柬之则道:“殿下,师父既已铺路,东宫亦当有所作为。可否上书陛下,陈明工业园区于国于民之大利,并举荐贤能?”
李治点头:“柬之兄所言正合我意。此事我稍后便去与母亲商议。”
仅仅一日之后,政事堂内,关于昆明池畔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议案,第一次被正式提上议程。出乎不少人意料,首倡者竟是素来持重的长孙无忌。
朝堂之上,争论自然激烈。反对者忧心“与商争利”、“易生垄断”、“恐受魏国掣肘”,支持者则强调“强国之本”、“开源节流”、“机不可失”。
龙椅之上,三娘静静听着臣工们的辩论,目光偶尔掠过坐在门口,正给值班侍卫递玉米棒子吃的夏林,又看向陈述利弊、力主推动的长孙无忌,心中已然明了。
待到众人争论稍歇,她缓缓开口,声音清越,定下了基调:“工坊之利,关乎国计民生,不可不察。园区试点,利大于弊,当行。着政事堂、户部、工部、将作监,并魏国商贸司相关人员,共议详细章程,选址昆明池东北官荒地,限期一月之内破土。总管事人选,由政事堂举荐,朕亲定。”
圣意既下,争论便告一段落。退朝后,夏林晃悠到工部衙门,找来几位精通营造的官员,摊开昆明池周边的地图,开始比划规划起来。
而与此同时,一封关于推荐园区总管事人选的密折,由东宫悄然递入了甘露殿。李治在折中并未直接提议,而是列举了各候选人的履历、能力与风评,其中既有出身关陇但务实肯干的少壮派,也有来自山东素有清望的干吏,当然最多的还是书院那帮嗷嗷待哺的土木学长、冶金师兄和锅炉前辈……
暮色再次降临长安时,夏林爬上昆明池畔一处高坡,望着远处那片即将迎来巨变的荒地,春风拂过水面,带来湿润的气息,也带来了远处挑灯夜战的工部官员们测量划线的吆喝声。
一个月内破土,这工作量可是不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