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六哥在想什幺?」向太后见着赵煦回宫后,就一个人在殿中发呆,不由得问道。

「母后……」赵煦回过神来,看着向太后:「儿在想,父皇曾和儿说过的一个国朝典故……」

「嗯?」

「去年,父皇带儿在庆宁宫中读书时,曾和儿说过,当初太祖初登大位,曾欲制一熏笼,命有司即刻敬献,有司却言:御前进献,须先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曹,本曹下本局,本局覆奏,然后方能进献,如此,须则数日,方可献御前;太祖震怒,问左右:谁做的这般条贯来限制于我?……」

向太后听着,知道赵煦说的,就是本朝祖宗最有名的熏笼之制的故事!

所以,她静静的听着,眼中满是赞赏。

「左右答:乃是宰相!」

「太祖怒,诏赵韩王(赵普)御前责备:我在民间,得一熏笼不过数十钱,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故?」

「赵韩王对曰:此条贯,非为陛下所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也!」

「太祖闻之,大善,赞曰:此条贯甚好!」

赵煦说完这个在大宋皇室,近乎人尽皆知的祖宗故事。

然后就眨着眼睛,看着向太后:「今日,儿随母后,至景福殿……」

「见父皇所遗内库封桩财帛,不计其数!」

「儿就一直在想……祖宗欲得一熏笼,尚且须设条贯制之,以戒子孙!」

「今,父皇所遗财帛,何止千万?儿就想,不知可有条贯,制内外之人随意取用?」

向太后静静的听着,眼中的赞赏,已经压抑不住。

她是文臣宰相之后。

赵煦的表态和思考的东西,在向太后看来,简直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而且深孚她心!

士大夫家里教出来的女儿,当然天然的倾向士大夫的意识形态。

于是,她微笑着,抱住这个孩子,说道:「我儿放心,祖宗以来,条贯具备!」

「大行皇帝所遗封桩库,虽是大内内帑,却也要受外廷点验……」

这是事实!

大宋祖制,内廷封桩之钱,虽属内帑,但外廷也能干预,甚至监督使用。

这是因为在一开始,内库封桩钱,就是为了收复燕幽而设。

后来太祖,就当庭对大臣们说过内库封桩钱的用途:「军旅、饥谨当预为自备,不可临事厚敛于民!」

这就是将封桩钱,当成类似现代的国家战略储备来使用。

其后真庙、仁庙,陆续制度完备。

尤其是在仁庙时代,确立了左藏、右藏的财帛支用,受三司使和政事堂宰执监督的制度。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