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不巧,家慈今日去了大相国寺中还愿……」向宗回说道。
「那就真可惜了!」
「我等本欲朝拜太夫人呢!为太夫人上贺!」
宾客们立刻就摇头惋惜起来。
「上贺?」向宗回揣着明白当糊涂:「何喜之有啊?」
宾客们立刻惊讶起来:「子发兄还不知道吗?」
「今日大内传出消息,天子纯孝仁圣,笃礼守制,知太夫人养育皇太后殿下劳苦功高,于是献汴京堤岸司堆垛场,以供太夫人脂粉之费!」
「真是纯孝天子,至善官家啊!」
「谁说不是呢?」
宾客七嘴八舌的说着。
向宗回听着,故作惊讶:「竟有此事?」
「天恩浩荡!天恩浩荡也!」
他立刻就对宾客们拱手拜道:「我当入宫,亲自面圣,御前谢恩!」
「诸位世兄,请恕我不能再陪!」
「若公等不弃,可在寒舍用些茶水……」
说着,他就转身匆匆而去。
看得出来,他根本不想和这些人虚与委蛇!
为什幺?
因为在这之前,在大行皇帝卧疾的那些日子里。
向家门庭一度冷落,除了偶有的几个亲家往来外,就没有人问津。
因为彼时很多人都觉得,向家大抵药丸。
皇后无子,官家病重,万一再来一次斧声烛影,这向家肯定完蛋。
即使最终,皇子即位,也必然是太母临朝听政。
和皇后应该没有什幺关系。
既然是这样,也就没有人愿意搭理向家!
谁知风云突变,大内那位一直被大行皇帝养在深宫的皇嗣,不止是聪俊仁圣,更笃礼守制。
虽非皇后所生,却也知孺慕嫡母,亲近皇后。
向家行情迅速看涨,很快门庭若市。
到了皇嗣被立为太子,皇后成为皇太后,然后依凭礼法,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竟让宰执和太皇太后都不得不认可皇太后听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还将之写到了大行皇帝的立储制书和遗诏内。
到得现在,那位少主,更是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孝心。
小小年纪,就已经对圣人教诲,铭记在心。
于是,献汴京堤岸司堆垛场,以奉两宫太夫人脂粉之费。
可谓是孝感动天!
向家地位再次飞涨!
向宗回也在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中,经历了大落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