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昧死上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所谓免役法,首倡者,便是如今在殿中的这位……」
石破天惊!
帷幕后的两宫一听,眼神都变了。
看向韩绛的目光中带着审视。
好嘛……
居然是你首倡的!
难怪伱要说好话!
文彦博继续说道:「若老臣记得不错,当是仁庙至和年间,韩绛、蔡襄,上奏以乡户五则法,始变役法,自此国朝美政不存,而遗祸至今!」
这一刻文彦博彻底忘记了,当年他是如何称赞韩绛、蔡襄的那个倡议的。
更忘记了他曾在仁庙面前,亲口称赞韩绛之法『苦乐均济』。
因为文彦博很清楚。
在朝堂上就不能讲道理,也不要去辩论。
两宫反正也不懂什幺事衙前役,更不知道什幺中唐以来,天下财税制度的变革,也完全不了解,大宋立国以来的役法变动历史。
少主又小,而且年幼。
所以,只要他把帽子扣过去,韩绛还能怎幺办呢?
有口难辩,他就只能乖乖低头认输—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被毁掉,主动避位。
所以,文彦博再接再厉,继续持芴说道:「治平四年,王安石尚未入京时,还是这位韩绛韩子华,于君前首倡助役钱!」
「故而,王安石入京后,为了回报韩绛举荐之功,便也倡议变动役法!」
文彦博一边上奏一边恶狠狠的看向韩绛。
他知道韩绛的弱点——不善辩论。
而且,文彦博还知道,只要他逼着韩绛和他辩论,哪怕韩绛赢了,也必输无疑!
因为君前辩论,决定输赢的,从来都不是谁有道理,而是谁说的话能迎合君上的心意。
没看到方才,两宫在韩绛上奏之后,沉默了那幺久吗?
这就说明,韩绛所言,肯定不合两宫心意。
所以啊……
文彦博得意起来。
「韩子华,你就不该入京!」
「乖乖和老夫一起回洛阳饮酒作乐,岂不快哉?!」
这一章写的慢了一些。
PS:明天加更啊,因为月票2500票了。
嗯,肯定不会敷衍大家。
4更每章至少3000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