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苏轼听得,耳朵都在跳个不停。

好在,门外下人的通传声,将苏轼从两位元老互相阴阳怪气中解脱。

「太师、宣徽……司马相公来了!」

两位元老,终于停了下来,也都站起身来。

苏轼也赶忙跟着起身,然后伸出了脖子,看向门外。

就见着在文家人的引领下,一位身穿常服看上去身材有些枯瘦的老人,领着一个和苏轼年纪差不多大的士大夫,走到了门前。

「那就是司马相公吗?」苏轼想着,心情跟着激动起来。

他是嘉佑二年的进士,但实际上中了进士后,就因为母亲去世不得不回乡守孝。

等守孝完了嘉佑四年再入汴京,才被授了一个官。

嘉佑六年,参加了制举,才终于跳脱选海。

可是,紧随而来的却是父亲去世,不得不再次回乡守孝。

所以,苏轼年轻的时候,在汴京没有待多久,自然没有机会认识太多当年的元老。

现在朝堂上,苏轼最熟悉的人,就是新党干将章惇。

然而,每次只要想起章惇,苏轼都会牙疼、腿软!

「太师、宣徽……」门口的司马光拱手行礼。

文彦博和张方平连忙还礼。

苏轼也赶紧恭敬的拱手见礼。

司马光身后跟着的士人,也拱手行礼。

众人礼毕,文彦博就道:「君实来的正好,宣徽方才还在和老夫说,要和君实引荐一位海内知名的贤良士大夫呢……」

司马光眉头一跳,看向了那个在张方平身后,拱手而礼的『年轻』人。

苏轼立刻上前拜道:「眉州苏轼,见过司马公!」

司马光马上就笑了起来:「苏子瞻?」

「正是苏轼!」苏轼谦卑的拱手。

司马光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苏轼后,赞道:「我辈老朽,天下事将来就要寄托于子瞻等了!」

于是扭头对范祖禹道:「纯甫,汝不是早就仰慕子瞻的才名了吗?」

范祖禹也是有些紧张,苏轼的文章,他读过不知多少,特别是那一首定风波简直是范祖禹的最爱!

每每他心情沉闷,就会去读那一首定风波,将自己想像成那个被贬黄州的苏子瞻。

然后他就会振作起来!

苏子瞻被贬黄州,尚且能坦然面对,即使面对风雨,也能『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的那点困境和挫折,又算得了什幺?

于是激动的拱手对苏轼拜道:「华阳范祖禹,见过子瞻兄!」

苏轼立刻还礼:「不敢,不敢,久闻纯甫大名矣,今日有缘,实在三世有幸!」

寒暄过后,文彦博就将司马光、范祖禹,请到了席间。

还特地安排了,他的两个儿子文及甫和文贻庆来陪苏轼、范祖禹说话。

很快苏轼、范祖禹、文及甫等人就熟络了起来。

彼此交换了表字,也交换了各自的年齿。

然而,他们还没来得及继续深入交流。

宴会上的气氛,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不安。

于是,不管苏轼也好,范祖禹也罢还是文及甫,都屏住了呼吸。

只听得,那居于上首主位的文太师叹道:「君实,天下之事,由不得意气用事!」

张方平也劝说着:「太师说的不错……君实啊……想想韩魏公,想想富韩公吧……」

但,坐在右侧的司马光,却不知为何,梗着脖子,语气生硬的回答着:「防微杜渐,方能止祸患于未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