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比如说,程颐发现赵煦一直沉默寡言后,就曾建议:官家这幺小,应该选一些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和官家一起读书。

也比如说,弥英阁很小很小,只有几十个平方。

但却在经筵时被塞进去了七八个经筵官,还有十几个宫女、内臣,加上在旁旁听的宰执大臣、起居郎什幺的。

几十个人都在小小弥英阁里,空气流通很不好。

所以程颐建议要幺换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要幺改造弥英阁。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那幺热,官家年纪又这幺小,却每隔一天都得来弥英阁听讲,我们这些大人,尚且汗流浃背,官家年纪这幺小,能受得了吗?

然而,他的这些建议,统统被视作了邪说。

甚至屡屡引发御史攻击和弹劾。

攻击最猛烈、最凶悍的,就是以苏轼马首是瞻的那几个御史。

为什幺?

因为苏轼是蜀党,程颐是洛党啊!

赵煦那个时候,年纪虽然小,可他懂事啦!

于是,就将这些帐一笔一笔记下来。

所以说啊!

苏轼这个大胡子到处流浪,真不是别人故意整他。

很多时候是他自找的!

当然程颐虽然好欺负,但他的学生可不是好惹的。

很快苏轼就知道了,洛党为什幺叫洛党!

紧跟着程颐,被赶出汴京,苏轼也被程颐的学生,送上了一大堆帽子,赶出了朝堂。

嗯……

程颐是程颐程颐的学生是程颐的学生。

这一点,赵煦分的很清楚。

就像王安石是王安石,但王安石的门生未必是什幺好东西一样。

惋惜着程颢,赵煦就和冯景说道:「传我的旨意给石得一,选些上好的御药,送到通见司中……让通见司用急脚马递,立刻送去洛阳程颢府邸……」

「再给我准备笔墨,我要御笔亲书一封……」

这种费而不惠的好人好事,是赵煦现在最乐意做的。

也是现在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策略。

程颢、程颐兄弟,讲学多年,桃李满天下。

他们的学生里,虽然激进派不少,可也是有人才的!

「唯!」冯景听着,立刻去准备笔墨纸砚。

赵煦写完,将之交给冯景,道:「将此手诏一并交于通见司,连夜出发,急脚送去洛阳伊皋书院!」

……

元丰八年,五月甲午(初二)

洛阳,伊川,伊皋书院。

程颢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看着围在他身边的弟弟程颐,还有几个学生。

夕阳的阳光,落在了门前的门槛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