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于是在心中感激的再谢了一声。

便听着那帷幕内的太皇太后出言问道:「昨日学士殿中坦言国家内外之事,上『十事』以助社稷……老身和皇太后、官家,都商议了一下,觉得学士所言,甚合当今朝政之弊……」

「今日特地再召学士入宫,乃是想请学士,为老身、皇太后、官家,详细说说……」

「此十事当如何做到?」

吕公着持芴而拜:「老臣惶恐,乞谨以文字上奏御前,供两宫慈圣、皇帝陛下圣聪裁决……」

说着,他就从袖子里掏出了那一封他在入京的路上就一直在写,不断修订、不断删改,终于定稿的奏疏,恭敬的呈在手中。

太皇太后当即吩咐粱惟简:「且将学士上书取来!」

「唯!」

粱惟简领命出了帷幕,弯着腰到了殿中,恭恭敬敬的从吕公着手中接过了奏疏,然后送到两宫面前。

太皇太后接过奏疏,心中就惊讶了一声:「竟是这幺厚?」

「难道是万言书?」

向太后也是眼中显出异色。

自王安石上万言书后,大臣们就纷纷选择用这样一种体裁,来向上坦露自身的政治意图和抱负。

渐渐的,在朝堂上万言书的形式,就成为了一个大臣默认的对天子最高等级的进言方式。

两宫听政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大臣,用万言书的体裁上书言事。

于是不由得都严肃了起来。

太皇太后翻开来一看,神色就慢慢的严肃起来。

她看了一遍,递给向太后:「皇太后也看看吧……」

向太后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交给石得一:「送给官家也看看!」

殿中的吕公着顿时就忐忑起来。

赵煦接过吕公着的上奏,仔细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吕公着的文字,看着很舒服。

虽然整篇都是在说夏商周、汉唐的旧事。

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在借古说今。

奏疏中,也完全坦露了他吕公着入朝后,要做的事情。

简单概括就是:休养生息、少起兵革,多进君子,少用小人。

对于民间,他的态度,也差不多:别折腾!百姓已经经不起继续折腾了!

对于新法和王安石,却是一个字也没提。

他也不需要提!

因为,在吕公着眼中,估计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

赵煦合上奏疏,微笑着说道:「吕学士的文字,写的极好!」

「朕往后一定和学士多请教!」

吕公着连忙拜道:「不敢!」

帷幕内的两宫也都笑了起来,太皇太后道:「学士的文章,当年英庙也赞过,官家确实该好好和学士请教请教!」

向太后则道:「大行皇帝以学士为师保真是选的极好!」

「六哥以后,遇到不懂的,可以直接在朝堂上问学士……学士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吕公着立刻表态:「老臣惶恐,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其实,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少主怎幺看他的上书文字?

吕公着相信,少主应该是看懂了的。

不然,他不会说那些话。

可态度呢?

这可让他急坏了!

好在,这个时候向太后帮他问了。

「六哥以为,学士上书所言如何?」

便听着少主答道:「儿有些地方还不太懂…回宫后,还需请教太母、母后……」

吕公着咽了咽口水,他其实很想说:陛下您不如现在就问老臣……看看哪里您不满意?老臣我改!

可他没有这个胆子,也不敢逾越自身的身份,只能乖乖的站在原地,低着头。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却都开心起来。

这是她们现在最享受的时光。

没有之一!

因为官家太聪明了,一教就会,几乎不需要过多提醒!

而且官家记忆力特别好,教过的东西,总是能记得很清楚!从来不需要她们额外提醒!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