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儒家必须要让人相信才行。
要是连农民都忽悠不了,君王要他何用?
两宫却是都看着赵煦写着的东西,眼中异彩连连。
因为赵煦不仅仅是在抄录程颢的文章,还同时在解释、诠释程颢的文字。
两宫只看了一会,就都觉得,虽然官家(六哥)的想法有些稚嫩或者天真。
但细细一想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再联想今天殿上之事,两宫都已经完全接受了赵煦的说法。
他确实是自己悟出来的。
这也符合赵煦这几个月来在两宫面前的表现——常常能敏锐的抓住关键,屡屡出奇妙之手。
不过,两宫还是有些不放心。
辽国,那可是北虏!
于是,太皇太后拉着赵煦的手,将他带到了御床上坐下来,向太后也坐到另外一侧。
「六哥,太皇太后和吾,已经知道六哥的交子发行是可以成功的!」向太后轻声问着:「就是,太皇太后和吾都担心,北虏每年多得了那许多的钱帛,会不会欲壑难填?」
这是两宫忧心的主要方向。
过去,大宋给北虏每年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布。
北虏尚且已经嚣张到了如今的地步。
何况是一年三百万贯?
俗话说的好,如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万一北虏愈发贪婪,如之奈何?
赵煦看着向太后,微笑起来:「不瞒母后,儿就是希望北虏欲壑难填!」
两宫顿时都严肃起来,看着赵煦:「六哥(官家)!」
赵煦微笑着:「母后、太母勿忧,且听儿细细道来……」
赵煦可太清楚,两宫对辽人的畏惧了。
恐怕辽人打个喷嚏,两宫都会茶饭不思。
两宫看着赵煦自信的样子,这才安坐,听他解释。
「北虏乃是夷狄,夷狄无信,圣人早已经明言!」赵煦笑着解释着:「然而,儿以为,哪怕夷狄也脱不了人之天性……「
「人之天性,便是好逸恶劳,便是贪图酒色财气……」
「偏偏其又不重圣人教化,其上下不知节俭……」
这就是欺负两宫在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了。
若两宫是宰执们,就一定知道,大宋其实也一样。
民间奢靡之风盛行!
士大夫们酒色财气,无一不精。
为了喝个茶,一套茶具,就花百贯的人比比皆是。
可两宫哪里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