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赵煦看着群臣,不疾不徐的问道:「没有了吗?」

范纯仁看着那位端坐的少年官家,良心终于无法承受,他上前拜道:「奏知陛下,还有……」

「嗯?」

「三省六部,以及在京进奏院等有司官衙……也多有侵街!」

「嗯?」

「此外……」范纯仁鼓足勇气,说道:「诸卿士大夫子侄,在京营生者,也常有侵街……」

这才正常!

在大宋,外戚勋贵、皇帝、禁军还有百姓,都在侵街,士大夫们又怎幺可能不侵街?

就像是做买卖。

汴京城七十二家正店,还有果子行、质库、夜市……

这些赚钱的行当里,固然有许多家背后是外戚勋贵。

可士大夫们,难道就是圣贤?不爱财货?

怎幺可能!

在大宋这样的社会,一切向钱看才是真理!

王珪死后,其子扶棺还乡,光是运回老家去的铜钱、金银和珍宝,就足足装了七八条船。

现代有句话说的好。

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可能你家里已经有几百只了。

所以,问题来了,一个王珪,就已经积攒了这幺多的财产。

其他人呢?

总不能说,我大宋朝堂,就一个王珪是贪官,其他人个个都是当代的包拯,清廉堪比章惇了吧?

反正在赵煦的了解里。

在大宋真正不贪的大臣,如今在朝中的,大抵也只有范纯仁、吕大防、程颐、苏辙、苏颂等了。

加上一个已经在广西路上的章惇,还有卧病在家的司马光、远在江宁的王安石。

其他人,都已经被历史证明,多多少少,有些不光彩。

至少,放纵家族子侄,打着他们的旗号,在汴京城做买卖是肯定有的。

这也是,为何到现在为止,市易务的欠款,只收回了三五十万贯的原因。

也是侵街这个事情的棘手和麻烦的所在。

更是经筵官们在知道了内情后,一个个都不敢说话了的根本原因。

这个事情,简直就像是一团被互相纠缠在一起的线团,光是理清楚这里面的干系,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了。

真的要动这个事情。

后果将会和吕惠卿搞手实法一样,只会是引发所有人的反感。

一个不小心,就是身败名裂,天下毁之!

就像吕惠卿,就像吕嘉问。

赵煦满意的看了一眼范纯仁,在心中赞道:「果然不愧是范仲淹之子……」

「除了有些时候迂腐了些……」

「确实是个好大臣!」

这样的事情,一般大臣连私下里也是不敢说的,何况公开说出来?

赵煦点点头,对范纯仁道:「学士且坐下吧!」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