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向太后自然知道,赵煦对苏轼很关照,很看重。

所以,便特意安排了这么一個时间和机会,让这对君臣单独相见。

……

苏轼啧啧称奇的审视着自己面前这条从靖安坊,过打瓦寺,穿过惠和坊,自东鸡儿巷与西鸡儿巷间穿过,直通汴京外城的旧封丘门的所谓‘轨道’。

此时,一列挂着七八个车厢,里面装满了各色货物的如同蜈蚣一样的怪物,在四匹马的牵引下,沿着眼前的轨道,缓缓而过,速度虽然不算快,但比起那些哼哧哼哧,经常堵塞道路的太平车,起码快上了三五倍不止。“这起码装了百石货物了吧!”苏轼咂舌不已。

国朝度量,以九十二斤半为石。

一百石,就是九千两百五十斤!

在他身边,是应邀来陪同他观看轨道的贾种民。

贾种民听着苏轼的称赞,笑道:“龙图缪赞了,今之轨道,只是勉强而已。”

骄傲之情,已是溢于言表。

国朝过去,载重和运输能力最强的是太平车。

但太平车,速度慢,且载重能力不及轨道一半。

最紧要的是,太平车要八匹马才拉动。

轨道马车,却只需要四匹马就拉牵引着走,而且,运力是太平车的数倍。

载货百石?只是轨道马车的常规水平。

“不瞒龙图,如今专一制造军器局中,正在研究更堪用的,专用于轨道之车轮、车轴,若是成功,再用上挽力更强的挽马,明年的轨道,当能载重两百石!”

苏轼听着,赞叹不已:“若如此,届时我当请存中遣人至登州教之!”

登州那边,因为英雄好汉们掀起的淘金热。

于是,发现了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各种矿脉。

好汉们只想找金子,发家致富。

对这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开采的矿脉毫不关心。

但苏轼却盯上了好汉们发现的那些铁矿、锡矿、铅矿。

若能合理开采,光是收矿税,都能让登州岁入大涨。

而这轨道,苏轼觉得,若能建在矿山之中应该非常合适。

矿山中,甚至可以不需要马匹牵拉。

直接建立一条连接矿山与山下冶炼场的轨道,或许就可以让矿石沿着轨道,抵达冶炼之地。

这能省却多少人力?节省多少成本?

一旦如此,登州有望成为一个冶铁大州、强州。

两人正说着话,远远的,一个穿着窄袖公袍的都堂吏员,就骑着马,奔了过来。

“敢问直龙图阁、朝奉郎、知登州苏公何在?”这吏员远远的喊着。

苏轼闻言,连忙上前,道:“本官就是苏轼,阁下是?”

那吏员连忙下马,来到苏轼面前拜道:“奉恩相吕公之命,特来给苏公送明日朝觐天子的省劄。”

说着他从身上取出一封写在楮皮纸上的文书。

苏轼郑重的接过来,打开一看,标准的都堂省劄格式。

“三省同奉圣旨,已降指挥,直龙图阁、朝奉郎、知登州苏轼,十月癸巳,集英殿外侯命入觐,令苏轼奉令依指挥行事。”

后面是标准的都堂省劄落款格式:右劄送知登州苏轼,然后是时间:元祐元年十月壬辰,接着就是吕公著的押,以及尚书右仆射的官印。

苏轼看完,旋即面向皇城方向,拜道:“臣谨奉敕!”

心中的震撼,却是难以言喻。

国朝之制,文武官员回朝入觐,都是都堂排班。

很多时候,官员回京一个月,才能排上号。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