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大宋朝,自然也不会放过一个这么好的掠夺工具。

所以,立国之后,也一直有铸造、发行各种大钱来掠夺财富。

不过,因为吸取了前代的教训,害怕引发民间恐慌,导致经济崩盘,所以,胆子比较小,不敢玩的太大。

一般都是折二钱,当然折三钱也有,但不多。

同时,一般的折二钱,在重量和大小上,也普遍比小平钱大和重。

而白铜的价值,起码是铜钱的十几倍。

即使大量铸造发行,因为民众的信任和接受,起码可以当做当十钱吧!

所以,成本能控制住,这就是暴利!

那么能控制住成本吗?

这是必然的!

“我隐约记得,到了明清时代,哪怕镍白铜的产量,也很大了!”

大到每年能有几十上百吨的规模!

至于锡铜合金的白铜,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所以,明清民间也出现了白铜制造的钱币,称作钱。

甚至赵煦还在西方的博物馆里,见过明清时代出口的白铜器皿。

“另外,明清似乎还有锌白铜,现代甚至有着铁白铜……”

“这都是可以研究的方向!”

格物致知嘛!

就是反复试验,反复验证,总结规律,记录数据,最终形成理论文字,成为指导生产建设的依据。

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前一步,就是现代人所谓的‘科学’了。

而沈括就是格物致知这条‘圣人之道’的开创者和引路人。

他也矢志于,要拓展这条‘圣人之道’,使之成为显学,变成儒家正统。

所以,赵煦相信,他接下这个任务后,绝对会积极行动。

想到这里,赵煦就又想起了,现代见过的那些袁大头。

当然,他不是想造银币。

现在的大宋,白银黄金储备,都还不够多。

至少,支撑不起白银黄金的货币化。

但是,若能想办法,将水力机械,用于制币。

这就又是一条路子。

同时,也能推动技术发展和扩散。

正好,苏颂领衔的元祐浑运局,正大力发展和研究各种水力器械技术。

完全可以,将元祐浑运局的相关技术,下放到专一制造军器局中,用于制币乃至于军械生产。

赵煦记得,欧罗巴那边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依托于各种水力机械的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最终,这一切导向了工业革命。

想着这些事情,赵煦的眼皮子开始打架,很快就靠在床榻上,陷入了睡梦。

一直在寝殿中,侍立着的尚宫张氏,见到赵煦睡着了,便轻轻上前,将他抱起来,放到枕头上,替他盖上被子。

做完这一切,她才悄然的蹑手蹑脚,退出寝殿,来到了向太后所居住的寝宫中。

此时,向太后还未就寝。

她跪坐在神龛前,面朝着供奉的药师王菩萨,念诵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经》的经文。

听到脚步声,她没有回头,依然在继续念诵经文。

张氏来到她身后,轻声拜道:“娘娘,官家已经睡着了。”

向太后继续诵经,直到一篇经文念诵完毕,她对着菩萨拜了三拜,这才回头看向张氏,问道:“可是有其他事情?”

张氏再拜,奏道:“奏知娘娘,今日庆寿宫的奉圣仁寿夫人,私下寻臣妾说过一些话,臣妾惶恐,不知当不当奏与娘娘听……”

“嗯?!”向太后与张氏,自小就在一起长大,两人虽名曰主仆,实为姐妹。

同样的,庆寿宫的奉圣仁寿夫人,可是在濮王邸的时候,就跟在太皇太后身边侍奉的女官。

属于是太皇太后的绝对心腹。

她说的话,可以被直接理解为太皇太后的心思。

“奉圣仁寿夫人都说了些什么?”向太后淡淡的问道。

“奉圣仁寿夫人言,缘何髃臣们在坤成节,并未上表,乞请太皇太后恢复御正殿?”张氏拜伏于地,轻声禀报着。

“夫人还言,若长久如此,恐外朝以为,是娘娘阻碍髃臣们,不请太皇太后御殿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