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就要以举国之力,来修一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的煌煌巨著。
此,天下文坛之盛世!
汉唐未有也!
只要参与其中,留下姓名。
那么……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可期也!
消息传出,天下州郡震动!
无数盘亘在州郡通判、知州、推官位置上的老文官们,迅速行动起来。
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找门路。
一下子,困扰大宋官场数十的——官员老龄化问题,似乎迎来了解法。
随着这些老官僚们,纷纷表达,想进【元祐大典书局】的态度。
吏部的工作压力,瞬间减轻。
几百个坑一下子出来。
王子韶每天都是笑着醒来的!
在朝野的纷纷扰扰中,赵煦有条不紊的推进着自己的事情。
依旧是每隔五天,出宫到开封府的各官署视察一次。
听取街道司、店宅务、都商税院等重点部门的负责人的意见。
然后时不时的还要到专一制造军器局视察。
听取沈括和相关官吏的汇报,他将重点放在了火药司、琉璃司、造纸司上。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这种东西,是唯物的。
只要你舍得投入,且方向正确。
那就一定能见到成果!
尤其是在最初的拓荒时代!
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如此,在现在的大宋也依旧如此。
于是,几乎所有赵煦关注的项目,都有着巨大的进步。
火药司方面,新的颗粒火药配方,新的炮用青铜,都被研发了出来。
同时,铁范铸炮技术,也在稳步研发。
在琉璃司方面,得益于巨大的内需以及辽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