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温阳化饮,化解舌苔厚腻之湿浊。

黄连清湿热,防温药助热,砂仁、陈皮理气化滞,改善胀痛。

接着方言还不忘了给老范和袁青山找活儿。

那就是每天的穴位按摩

足三里(双):每日按压3次,每次5分钟(健脾和胃)。

中脘穴:顺时针揉按10分钟,缓解饭后胀满。

根据他现在这状态,方言想了想,还写了个情志调护的内容。

肝郁加重脾虚所以必须避免焦虑,所以方言要让他练习腹式呼吸,在晨起、睡前各10分钟。

腹式呼吸在现代各种研究中,证明它确实可以帮助减少焦虑。

并且根据很多人的实际体验,这确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身心调节技巧,其原理和效果在方言上辈子已被心理学和医学研究广泛支持。

总的来说焦虑本质上是一种“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浅快。

而腹式呼吸能通过机制激活副交感神经,对抗焦虑状态。

腹式呼吸时,横膈膜大幅上下运动,刺激迷走神经,也就是副交感神经的核心部分,会触发“放松反应”。

副交感神经激活后,会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降低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从而缓解心跳过速、血压升高等焦虑的生理症状。

焦虑时,人们常无意识地采用“胸式呼吸”(浅而快,仅上胸部起伏),导致氧气交换不充分,进一步加剧紧张感。

腹式呼吸通过“深而慢”的呼吸方式(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增加肺部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使身体进入更稳定的氧合状态,减轻焦虑带来的窒息感或头晕。

此外练习腹式呼吸时,需要专注于呼吸节奏和身体感受,这种“正念”过程能将注意力从焦虑的思维(如过度担忧未来)转移到当下的身体体验上,打破焦虑开始过度思考,然后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用中医的方面来讲。

其实也是有典籍可以参照的。

在《素问》里有记载:“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王迪这长期焦虑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则加重脾虚(木克土)。

方言让他用腹式呼吸通过深长的呼吸节奏,推动膈肌升降,直接作用于中焦脾胃,可以促进肝气疏泄与脾胃气机升降协调。

如《类经》记载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以此来化解“肝郁乘脾”的恶性循环。

腹式呼吸时,腹部起伏带动脾经、胃经,通过物理运动激发脾胃之气,这叫培土生金,健脾益气。

另外《难经》也强调“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因此证明深长呼吸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改善患者气血生化不足导致的头晕、乏力。

这焦虑在中医里属“心火亢盛、肾水不济”,王迪的“心神不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

利用腹式呼吸,通过“气沉丹田”(关元穴),引导上浮之心火下温肾水,方言想让他达到《周易参同契》所记录的“阴阳相合,水火既济”的状态,以此来缓解他“脑失所养”的恍惚症状。

此外,王迪舌苔厚腻、脉濡,提示湿浊内蕴。

腹式呼吸通过膈肌运动激发三焦气化功能(上焦宣发、中焦运化、下焦排泄),促进湿邪从二便排出,契合《医宗金鉴》“气行则湿化”这一说法。

总之这个腹式呼吸是一个非常好调节焦虑紧张的动作。

随后方言就对着王迪说起自己要教他复式呼吸法对抗情绪焦虑。

“……”王迪愣了好一会儿,然后一脸震惊,慢慢吞吞的问道:

“您的意思是说,不吃药,教我练功吐纳?”

“……”方言无语了。

他解释道:

“只是简单的呼吸,和练功没有关系。”

王迪听到后明显有些失望,本来以为自己能够因祸得福,像是香江武侠小说里的剧情一样……

随后他还是跟着方言练习了起来。

方言一边站在他旁边指导,一边说道:

“就这样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双手轻放于腹部,感受腹部起伏,双脚平踩地面,闭眼或凝视固定点,放松肩膀。”

“用鼻子缓慢吸气,想象空气从鼻腔进入,下沉到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逐渐鼓起,在这期间胸部尽量少动。”

方言一边说,王迪一边做。

“……暂停顿,保持腹部鼓起的状态,专注于呼吸带来的身体感受。”

“用嘴巴缓慢呼气,也可发出“嘘”声帮助延长呼气,直到彻底排出肺部空气,感受腹部逐渐凹陷,仿佛将紧张感一同呼出。”

这个呼吸法很简单,学起来也很快。

虽然这会儿王迪的脑子不太灵光,但是学起来还是一遍就会了。

并且他呼吸几次后,真的感觉自己好像是好多了。

就很神奇。

就连他自己都感觉不可思议。

之前怎么没想到这样也能放松呢?

方言对着王迪说道:

“重复刚才的步骤,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晨起、睡前各一次。”

“您刚开始无需刻意追求“标准感”只需自然呼吸,逐步感受横膈膜的运动即可。”

王迪这次没有愣神,他慢吞吞的点头: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