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村控制近80%药房渠道,意味着小林制药若无法突破终端封锁,中方产品即使进入日本,也难以触达消费者。
王玉川的尖锐提问直指小林制药渠道能力薄弱,认为对方难以对抗津村盘根错节的渠道网络。
小林一雅没有说话,看他表情正在快速思考。
王玉川对日本太了解了,这些问题都是直指要害。
这时候,王玉川见对方不说话,他又说道:
“津村制药是日本汉方药领域的超级托拉斯(trust),垄断地位由渠道霸权、政治庇护与行业规则三重壁垒铸就。小林先生的公司在资金、渠道、政策根基上均处绝对劣势,贸然合作恐使中方沦为对方政治博弈的棋子,甚至直面津村的全方位反制。”
“王教授所言极是,津村药房覆盖率确实高。”小林一雅他点头承认痛点,却突然展开公文包抽出一张东京地图,红蓝标记密布:
“但您可知道,日本药房连锁率还不足30%?”这家伙直接诶抛出了颠覆性市场数据。
王玉川教授这块儿还真不知道,就连方言都不知道。
这时候的小林一雅,指着蓝色标记说道:
“小林旗下46家直营药局已在关东试行汉方药专柜加日化引流的模式,单店月均汉方销售额提升400%。”
说完他再滑向红色标记,继续说道:
“另与154家独立药房,签了排他协议,着就已经超津村五分之一体量了,条件很简单,只要贵方产品通过审批,我们立即铺货!货架费?小林全担!”
“我们真金白银表示,这总可以了吧?”
王玉川教授没有说话,刚才他和方言可不只是担心这些。
小林一雅说道:
“至于您担心的东风转向…”
“当前主导医药品流通革新的政调会长,正是敝社最大个人股东。”
听到这里,方言他们这边几个人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见众人脸色变化,小林笑着解释:
“当然,我们更看重制度保障……“
这时候,田中适时递来文件,小林他展开后,方言看着上面写着日文《医药品公平竞争规约》修订草案。
小林解释道:
“下月国会将表决禁止渠道捆绑销售条款。”指尖划过加粗条目,“如果通过,津村30%渠道控制力将直接蒸发。”
“资金方面就更是不用担心了,审批费和保证金我们来出,若贵方仍不放心……东京港即将投产的gmp工厂,愿抵押作给你们履约担保!”
说完他昂起头来,底气十足的说道:
“渠道用新网络破局,政策借立法固化,资金以资产托底。”
“王教授还认为,小林制药背不动这风险吗?”
就在这时,小林身旁那位汉方药理研究室的田中博士轻咳一声,面带得体微笑,适时地接过话茬,似乎在为王玉川的担忧提供一个注脚:
“王教授、赵院长、方先生,以及诸位,容我补充一点现实情况。”他的语气带着学者特有的客观口吻:
“津村制药近期的战略重心,确实正如小林先生所言,已发生显著偏移。由于国际市场……尤其是贵方在欧美市场的卓越表现……”
说道这里田中顿了顿,然后意味深长的看向方言。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使得津村被迫将大量资源和注意力转向海外防御和开拓。这导致其对本土市场的关注度和资源投入程度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
“您们或许知道,”田中继续说道,“就在不久前,我国与伊朗签署了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速铁路的合作协议。”
“这是新干线技术首次向海外输出,津村对此寄予厚望,将其视为开拓中东乃至全球新兴市场的重大机遇。他们几乎集中了最精锐的商务拓展团队,包括核心的汉方药技术专家和管理骨干,正紧密跟随铁路项目团队活动于伊朗及周边地区,力求将汉方药与基建项目捆绑输出,抢占先机。”
“因此,客观地说,此刻正是津村在本土市场上防御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兼顾内部变局的窗口期。小林社长提出的合作计划,正是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节点。”
“津村的精英骨干以及部分原本用于压制国内竞争的资源和精力,目前正深陷于德黑兰的那个巨大而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之中。”
“对于像小林制药这样志在革新本土市场格局的企业而言,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机会吗?”
众人听到后也想起了前不久的新闻。(见第1087章)。
田中的话,巧妙地印证了小林的时机论,将津村的精力分散、力量被牵制于伊朗的事实摆了出来,暗示此刻确是趁虚而入、撬动本土壁垒的好时机。
王玉川这会儿也有些迟疑了。
他看向方言,这里面如果自己是最懂日本的人,那么方言肯定是第二个,并且这小子的脑子是最快的。
方言看到王玉川教授的眼神,微微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