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期待贵方的专业研判。”

众人闻言,同样纷纷举杯,碰在一起。

饭局一直进行到下午两点才结束,这次没有任何参观的环节,像是这次来都专门是为小林制药谈合作的。

在门口和日方握手,等到把人送走后,他们几个站在大门口,看着车队远去。

玉川教授率先开口说道:

“赌博性质太大了,我感觉没必要冒险。”

“稳扎稳打,公司同样可以在海外挣到钱,日本就是一趟浑水。”

赵锡武院长摸了摸下巴,没有同意也没否决,而是说道:

“先研究下,这事儿我感觉不是那么简单!”

其他众人也点了点头。

相交于玉川教授的保守,方言其实有些新想法。

他深知德黑兰铁路项目将因伊朗革命夭折,津村制药此刻将精锐投入伊朗是严重的战略失误。这不仅是“窗口期”,更是津村资源错配的历史性契机。

而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前,日本是泡沫经济前的高速增长期,国民消费力飙升。

此时打入日本市场,未来可享受经济红利,而小林制药借助日化渠道引流汉方药的新模式,恰好能抢占中产消费升级的蓝海。

而且在预见的未来里,《广场协议》带来的日元升值,他们如果在日本持有实体资产比如抵押的gmp工厂,资产价值将被动增值。

津村垄断不仅阻塞销售渠道,更扭曲了汉方药的“中医正统”解释权,就比如定价权重于药效。

他们的药都死命卖高价。

与小林合作,看似是被人当刀子,但另外一个角度看,其实本质是在敌后战场打入楔子,让中药以“现代化制剂”身份夺回话语权。

毕竟以前方言他们是打不进去的。

老胡之前就说过这事儿,想进入根本没机会。

而且小林提出的汉方药专柜加日化产品引流的模式,实质是将中药融入日本日常生活场景,这种文化软性渗透比纯学术输出更有效。

而且工厂符合日本gmp标准,可作为技术升级跳板。

但是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小林声称政调会长是最大股东,但方言深知日本政商关系的脆弱性。执政党自民党内派系倾轧频繁,若革新派失势派系重组,合作根基将崩塌。

gmp工厂抵押虽诱人,但跨境执行成本高昂。若合作破裂,中方需通过日本法院诉讼确权,流程可能长达数年。

小林提出“共同研发新剂型”,可能要求接触中药萃取、配伍等核心工艺,其日化背景显示具备快速产业化能力,可能反向破解中方技术。

所以就算是要合作,也需要把这些隐患消除掉。

接下来,赵锡武院长就把今天的事儿报告上去了,看上头的想法。

上头通过各种渠道来验证这件事儿的可行性。

看赵锡武这边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否认这个事儿。

倒是对日本人比较了解的王玉川教授,他说道:

“小林一雅那些话,其实只是说了一半,他说政调会长是最大股东?我在东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就见过太多这种政商联姻,自民党内竹下派、福田派明争暗斗,今天革新派得势推法案,明天保守派反扑就能把《公平竞争规约》改成废纸!”

“1976年《独占禁止法》修订案流产可是有先例的,当年三菱商事联手革新派搞流通改革,结果保守派联合医药协会反扑,最后法案删减得面目全非!”

“诸位别忘了小林主业是什么!46家直营药局搞'日化引流'?听着新鲜,实则是把中药当牙膏卖!等他们摸清配方工艺,转头就能用现有生产线仿制改良汉方,还美其名曰本土化!”

“日本《薬事法》把中药制剂归为'一般用医药品',只要改个剂型就能绕开专利。津村当年怎么偷我们的六神丸改成'救心丹'的?这剧本我太熟悉了!”

“至于那154家独立药房签排他协议?,据我了解日本小药房都是看津村脸色吃饭的!津村只要把进货返点提高5%,明天这些'排他'就会变成'优先陈列',我们的货照样被塞到最底层货架!”

“1968年韩国人参公社想进日本,找的中小渠道商第二天全被津村收购!最后货在保税仓放到过期,上亿韩元打水漂。”

“我也不是完全反对合作,但要必须求将小林所有承诺转化为可验证、可执行、可追责的刚性条款。”

“和日本人做生意,合同里少写一个字,将来流的血能装满一药碾!”

众人点了点头,玉川教授说的也是事实。

这时候方言说道:

“我有个初步的想法,如果要合作,那必须让小林提供执政党革新派书面支持函,至少要有五十名议员联署背书法案!”

“核心工艺绝对不外流,出口半成品到日本分装。合同里加'反向工程追偿条款',仿制一款罚十亿日元!”

“首批只给三个月试销期,他们达不到承诺的铺货率,立刻终止合作并没收保证金!”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