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咱们这儿哪有现成的药粉?”

“确实没有,不过我可以自己配。”方言说着就站起身朝着放药的地方走去。

猩红热是出疹性的传染病之一,除了全身丹痧外,还有喉咙肿痛起腐,所以中医里面叫这个病叫烂喉丹痧。

这个病是外感时邪,热度内盛,上熏咽喉,外透皮肤所导致的。

外公何休的医案上学过,这种病症要在临床上和麻疹风疹相鉴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脉诊合参,见效快的办法就是用药物吹喉。

但是方言没有外公那种随身带着成品药的习惯,他又不是专职的儿科大夫,所以现在只能现场制作。

这会儿他已经来到了药物放置的地方,其他同学早就听到动静了,见到方言来了,赶紧对着他问道:

“方哥,需要我们帮忙吗?”

方言也不客气,当即说道:

“需要!”

然后他就开始说自己要得药,已经需要的制作方式。

他用的是锡类散合黛蛤散的方子。

还好老胡和王劲都是财大气粗,要不然今天的药方还真是凑不齐,只听到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去把那罐牛黄取来,要研好的细粉,取三分就够。”方言语速极快,目光扫过药箱上的标签,指尖同时指向一个深褐色的瓷罐。

被指派的同学刚应了一声“好”,手伸到一半突然顿住,瞪大了眼睛:“方哥,牛黄?那玩意儿比金子还贵!咱们带的不多……”

“别说那么多了,赶紧的吧!”方言催促到,自己都不心疼,他们心疼上了。

不过这也不怪大家,毕竟方言要用的药都不便宜,周围几个同学也都围了过来,听到“牛黄”两个字,脸上全是惊讶,他们跟着来义诊,以为用的的多是柴胡、甘草、金银这类常用药材,牛黄这种珍品也就是带着装一装样子,整个药箱里也没装几克,毕竟就没想着会用。

方言没回头,已经转向另一个药箱:

“李卉,找一下珍珠粉,要水飞的,二分。再拿点冰片,一分就行,研细些。”

“珍珠粉?还要水飞的?”李卉手里的药勺“当啷”一声碰到了瓷瓶,压低声说道:“方哥,这俩加起来,比咱们今天带的所有草药都值钱吧?就为了给孩子吹喉咙?”

跟着过来的周大海也听见了,凑过来小声问:“方大夫,这药得不少钱吧?要是不够,我去公社账上支!”

方言摆摆手,说道:

“钱你不用担心,这些都是公司和基金出。”

然后他还是停下动作,从药箱里翻出青黛和煅蛤壳,对着众人解释:

“药就是给病人用的,烂喉丹痧的关键是‘热毒腐喉’,普通药材清不了这么重的毒。牛黄能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对付这种急症是药引子;珍珠粉能化腐生肌,刚好能去咽喉的假膜;冰片开窍清热,能让药粉快速起效。这几味少一样,效果都要打折扣。”

他顿了顿,拿起青黛:“再用青黛六分、煅蛤壳一钱,合在一起研成细粉,和刚才的牛黄、珍珠粉混匀。这是锡类散合黛蛤散的法子,对付烂喉丹痧最对症。”

“一钱煅蛤壳倒还好,可牛黄、珍珠粉……”李卉是负责管药材的,最清楚这些珍品的金贵,方哥是真的舍得啊。

牛黄总共才一钱,这一下就用了三成。

“先救孩子要紧。”方言语气不容置疑,已经拿起玛瑙研钵,“药材没了可以再补,孩子的喉咙堵不得。快把牛黄拿来,磨得越细越好,吹喉的药粉不能有颗粒。”

同学听到方言的话,转身去取牛黄罐,方言的脾气,说要用药就肯定差不了。

李卉也赶紧找出珍珠粉和冰片,小心翼翼地倒在纸上称量。

周大海和杨援朝都没再说话,只是看着方言的动作,眼神里从惊讶变成了敬佩,舍得用这么贵重的药材救乡下孩子,这份底气和心劲儿,他们谁也比不上。

同时周大海悄悄松了口气,对着杨援朝低声道:“还好方大夫懂行,换了咱们,哪知道这不起眼的药粉里有这么多门道。”

没一会儿,几味药材都凑齐了。方言先将牛黄、珍珠粉、冰片倒入研钵,细细研磨了足足五分钟,直到粉末细得能飘起来,才加入青黛和煅蛤壳粉,继续研磨均匀。

整个过程没人说话,只听见研杵摩擦研钵的“沙沙”声,连远处候诊的老乡都安静下来,盯着那团渐渐变成青黑色的药粉,眼神里满是好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