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成了。”方言将药粉倒入牛角吹管,晃了晃,对着众人道,“剩下的药材收好吧,后续要是还有病例,还得用。”

同学们看着那支小小的牛角吹管,再想想刚才用掉的牛黄和珍珠粉,都忍不住咋舌,这哪里是吹喉药,简直是“救命仙丹”。

方言捏着牛角吹管转身时,杨援朝正领着另一个中年汉子往这边赶,汉子怀里也抱着个孩子,那孩子同样小脸通红,脖子上隐约能看见连片的红疹,哭闹声嘶哑得厉害。

“方大夫!您快看看!这娃跟刚才那孩子一模一样!”杨援朝跑得急,额头上全是汗,“是隔壁三队的,今早也起了疹子,烧到快四十度了!”

周大海的脸“唰”地白了:

“遭瘟的,咋又来一个?这玩意儿传得这么快?”

方言没应声,快步迎上去,粗略一看便皱紧了眉,孩子舌尖红得发亮,同样带着“杨梅舌”的征兆,喉咙里时不时发出“嗬嗬”的梗阻声。

“先隔离,跟刚才那娘俩放一个棚子。”他对着杨援朝吩咐,又转头看向李卉,“再按刚才的方子配一份吹喉药,动作快点。”

李卉刚应声,就见抱着孩子的汉子“扑通”一声差点跪下:“方大夫,您救救我孩子!听说您用金贵药,我们家砸锅卖铁也买!”

“哎呀,不用你钱,药材我们有。”方言扶住他,语气沉而稳,“先去隔离棚,我这就过去处理。”

说着,他先拿着配好的第一支吹喉药,往先前那娘俩的帆布棚走。

刚掀开布帘,两岁的孩子已经不怎么哭闹了,正靠在母亲怀里哼哼,妇女见方言进来,赶紧站起身:“方大夫,您来了!”

方言示意她抱住孩子,让其仰头张嘴。

这次孩子没怎么挣扎,许是喉咙的灼痛感轻了些。方言捏紧牛角吹管,对准孩子咽喉轻轻一送,青黑色的药粉均匀落在红肿的扁桃体上。药粉刚沾到患处,孩子就“唔”了一声,小舌头下意识地舔了舔,却没再哭闹。

“每隔一个小时吹一次,吹完别立马喝水。”方言把吹管递给妇女,又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烧还没退,我再开个方子,现场熬药,然后马上喝下去。”

方言说着,从自己口袋里抽出一张处方单,拿起钢笔快速在纸上游走,嘴里同步对着棚外喊:

“李萍同志,要麻烦你们卫生所弄个炉子过来煎药!”

“哎!好嘞!”棚外的李萍立马应了声,脚步声急匆匆往卫生所的方向去了。

“安东!备药!”方言扬声喊着,声音透过布帘传出去,“金银三钱、连翘三钱、板蓝根五钱、玄参三钱、麦冬二钱、生石膏五钱(先煎)、牛蒡子二钱、桔梗二钱、生甘草一钱!”

每一味药都报得精准利落,安东在药堆旁应和着“收到”,手已经抓起药戥子开始称量。周大海凑过去瞅着处方单,忍不住问:“方大夫,这口服药跟吹喉药是分工干活?”

“嗯。”方言把处方单折好递给他,指尖点了点布帘外,“吹喉药是治其标,专清咽喉的热毒腐膜,先让孩子能咽东西、能喘气;这汤药是‘治本’,要把全身的热毒从内里透发出去,高烧、红疹才能真正压下去。”

他顿了顿,想起刚才检查时孩子干裂的嘴唇和急促的呼吸,又补充道:“加玄参、麦冬是养阴生津,孩子烧了一天,津液耗得厉害;生石膏要先煎十分钟,它清胃火、退高热最管用,这几味药配在一起,既能清热毒,又能护津液,才适合孩子的体质。”

周大海张了张嘴,似懂非懂点点头。

说话间,李萍已经领着两个卫生所的同志抬来小煤炉,还搬来了一口崭新的陶罐,罐沿干干净净,显然是特意找出来的。

“方大夫,炉子架好了!水也烧上了!”李萍擦了擦手,语气里带着些紧张,她还是头回见这么急的病症,也头回见用这么多贵重药材配药。

这会儿安东抱着称好的药材跑过来,各种草药分门别类放在牛皮纸上:“师父,药齐了!生石膏单独放着呢!”

方言点点头,亲自上手:“生石膏先下锅,加三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十分钟。”他看着石膏块在沸水里翻滚,白气袅袅升起,又叮嘱,“十分钟一到就加其他药,再煎十五分钟,只取头煎的药汁,大概小半碗就够。”

李萍接过了这个活儿。

接着方言继续去弄第二服吹喉的药,同时对着周大海说道:

“周书记,问问吧,说不定还有呢!”

这时候王玉川也说道:

“对,这个病有传染性,必须查清楚还有没有人患病,你最好是在喇叭里通知通知!”

听到王玉川和方言的话,周大海这也才反应过来,赶紧点头说道:

“好好!我马上用喇叭通知下去!”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