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方言听到后说道:

“好,知道了。”

接着众人就开始等待,过了一个小时的样子,车队就到了。

都是红旗轿车,廖主任最先下来,快步走到方言等人面前:“患者情况还算稳定,就在后面。”

话音刚落,后面下来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随行人员,他们小心翼翼地从车里搬下来一个中年男人,男人看着五十岁上下,身形偏瘦,穿着宽松的外套,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便携式氧气袋,脸色带着淡淡的苍白,呼吸比常人稍显急促,被众人放在了轮椅上。

“这位是马国梁先生,三个月前在国外确诊的早期ipf。”廖主任侧身介绍,又指了指男人身边的白大褂医生,“这是他的随行医生,带了完整的检查报告。”

医生连忙递上一迭厚厚的病历,用流利的中文说:“马先生在三个月前刺激性干咳两周,然后发烧,在德国医院检查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右下肺支气管周围炎。”

“当时用用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物、超声雾化吸入等治疗,体温虽下降,但干咳症仍未得到控制,并出现气急、剧烈频咳、痰黏咳吐不爽,指趾紫绀,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较低,胸片示两肺感染继续加重,经专家会诊为性肺间质炎,并有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

“然后做了气管切开术,并应用呼吸机,以抗生素与大剂量激素治疗,鼻饲进食,在治疗后出现好转,目前能吸氧的情况下呼吸,但是肺部情况依旧在持续恶化。”

方言一怔,看向廖主任:

“咋和之前说的不一样啊?”

廖主任说道:

“马先生在德国治疗时,病情突然加重过一次,才做的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现在虽然撤了呼吸机,但肺功能比最初确诊时差了不少,说是‘早期’,其实已经接近中期了。”

方言皱了皱眉,接过随行医生递来的最新检查报告,快速扫过关键数据:动脉血氧分压65mmhg(正常应≥80mmhg),胸部ct显示双肺外周网格影比三个月前范围扩大,还出现了少量磨玻璃影。他抬头看向轮椅上的马国梁,对方正捂着胸口轻轻咳嗽,指端确实泛着淡淡的紫绀,这是缺氧的明显信号。

方言对着他们说道:

“之前说的‘早期’,是指没出现呼吸衰竭前的阶段,现在已经有过呼吸衰竭史,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比预想的重。”

“是。”随行的医生点头说道。

他对着方言说道:

“听说您治疗过危重晚期,我们相信方大夫肯定有办法解决问题的。”

方言看了看这位随行大夫,又看了看廖主任。

不知道这位到底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治疗他也要参与?

刚要问廖主任的时候,马先生的家人也来了,廖主任赶紧和他们打招呼,又是一家人过来治病的。

这在治病前肯定是要先说清楚的,方言当着大家朗声说道:

“我们接手马先生后,接下来的治疗涉及秘方,这位先生也要一起参与?”

这话一出,众人都看了过来,那位随行医生说道:

“我只是负责护送和交接病历,后续治疗全听方大夫安排,这就不打扰了。”

“行,人我接手了,您辛苦了。”方言对着他说道。

廖主任那边听到后,也说道: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涉密的,所以实在不好意思,接下来的治疗都交给我们国内的中医团队吧。”

这时候的患者家属,也就是患者妻子也走了过来,

她手里还攥着一个布包,脸上满是焦急又带着期盼:

“方大夫,可算见到您了!在德国的时候,医生说这病没法治,只能等着……后来我们打听到您治好过和他一样的病,我们立马就往回赶,您可一定要救救他啊!”

方言点点头说道:

“事不宜迟,我们上楼吧。”

接着就让人往楼上送,虽然现在马先生的情况比自己想的要复杂一些,但是方言认为自己应该还是能够搞定的。

和之前预想的不一样,所以方言上楼和把马先生安排到了病房里,立马就屏退了他家带过来的医疗团队的工作人员。

那群白大褂跟着他们一起从德国回来,应该了不少钱。

方言检查马先生,发现他神志清醒,喘促不宁,胸腹部潮润微汗。

“马先生,你现在觉得胸口是闷得慌,还是疼?”方言一边问,一边示意安东记录。

马国梁喘着气回答:“闷……像压了块石头,咳的时候会稍微松点,但痰咳不出来,黏在嗓子里。”他说着,又忍不住咳了两声,咳完后胸口起伏更明显,指端的紫绀也深了几分。

方言伸手掀开他的衣领,查看颈部皮肤:“有没有觉得口干?想喝水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