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364章 效如桴鼓,“周家捐啥,我们就捐啥!”(月票加更)

方言来到了中药房,值班药师看到他来了,问道:

“方主任,今天亲自来啊?”

“嗯,今天药方保密。”方言点头答应道。

方言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快速写下方子。

不一会儿,方言就把马国梁的方子写了出来。

跟着一起来的陆东华和安东都凑上来,只见上面写着,生黄芪30g,太子参15g,麦冬15g,玉竹12g,浙贝母10g,地龙10g,当归10g,桃仁6g,菟丝子6g,生甘草6g。

写好后,方言把方子递给药师,特意叮嘱:“地龙先煎 15分钟,其他药材后下,煎两次,第一次煎 40分钟,第二次煎 30分钟,两次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温服,今晚先服一半,明早再服另一半。”

药师接过方子,快速扫了一遍,这方子兼顾补气、养阴、化痰、通络,还加了补肾的药,是针对气阴两虚夹痰瘀的。

接着方言补充:“药材得挑品相好的,尤其是黄芪和麦冬,别用陈货,影响药效。”

“您放心!保证用最好的。”药师一边说,一边转身去抓药,还特意叫了另外一个人一起核对剂量,保证没有偏差。

看到他们在忙碌,安东对着方言说道:

“师父,这个方子和周兆琴的方子差别有点大啊。”

“对,患者之前用过大剂量激素,气阴耗得厉害,还夹着痰瘀堵肺络,不能只补不攻,也不能只攻不补。”方言解释道,“剂量都从轻,今晚先试试效果,明天根据他的咳嗽、胸闷情况再调。”

师父陆东华这时也凑过来,指着方子上的生黄芪和太子参说:

“周兆琴当时用的是附子、干姜这类温阳药救急,现在马国梁不用急着温阳,用黄芪、太子参补气,搭配麦冬、玉竹养阴,刚好对应他‘气阴两虚’的底子,比温阳药更平和,不容易耗伤剩下的阴液。”

来之前他也看过方言治疗周兆琴的医案。

方言点头附和,又指着浙贝母和地龙解释:“周兆琴晚期有‘水湿’,用的是茯苓、泽泻利水;马国梁是痰浊血瘀,痰黏在肺络里咳不出来,浙贝母能化痰,地龙能钻透肺络,把黏痰带出来,再配当归、桃仁活血,让肺络通了,气才能顺过来,这就是‘化痰通络’和‘温阳利水’的区别,针对的邪气不一样,用药自然不同。”

安东看着方子,又问:“那菟丝子是针对他肾气渐虚吧?周兆琴当时也用了补肾的药,但好像是杜仲、桑寄生这类?”

方言点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