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四千神机营由林振率领,我会快马发送安全路标,你们沿指定路迳行军便可。
三十具火炮主炮和子炮分运,一旦中途生变突遇敌情,如若敌军势大,无法抵达之时,可带轻便子炮撤离。
即便被他们缴获主炮,也是一堆没用的废铁。
到了最后关口,百练的神机营将士,比这些死物更要紧,林将军可要切记!」
林振神情激荡,说道:「大人爱惜麾下兵将,胜过这些镇国神器,有古之名将之风,标下等必为大人效死!」
贾琮微微对他点头,带他到桌前展开舆图,指着图上一处地方。
说道:「此处距离神京三十里,是一处低矮山坡,我送残蒙使团离京,曾经沿途路过这里。」
贾琮说到此处,想起他和诺颜台吉,就曾在这里驻足道别,如今想来真是造化弄人……
他收拢心思,继续说道:「此处缓坡斜度适中,能削弱骑兵冲阵速度。
坡顶地方开阔,足以架设数十尊火炮,你在上头布置炮阵,炮阵之前布置火枪阵……」
贾琮向林振面授机宜,详解领军布阵之细节。
昨夜派出斥候探查,他无心睡眠之时,便已心中谋算布阵,如今自然成竹在胸。
等他和林振分说完毕,待对方心中再无疑义,两千骑兵已完成火器加配。
贾琮带着艾丽,率领两千火器骑兵,如潮水般涌出营地,向东南向快速驰骋……
…………
大周宫城,干阳宫,后殿暖阁。
屋里两侧火墙散发着热力,地上铺精美洋番绣花地毯,摆放着紫铜镶蓝福寿熏笼,弥散着温热馨香气息。
明日便是正月十五,神京酷寒稍有褪却,但是早晚还十分寒冷,嘉昭帝依旧暖阁理政,并没搬回干阳宫前殿。
大理寺卿韦观繇侍立御案前,看向正浏览奏本的嘉昭帝,目光只是微一接触,很快顺势垂下眼帘。
嘉昭帝仔细阅读大理寺奏本,脸上怒气浓重,双目充血微赤,双手微有颤动。
韦观繇站在御案之前,虽和皇帝隔着段距离,却清晰感觉那股凛然杀机,令人不寒而栗,让他不由自主后退一步。
嘉昭帝看完奏本,重重拍了一下御案,怒道:「堂堂伐蒙都督次孙,居然就是泄露军机罪魁祸首!
陈瑞昌玩忽职守,行至污秽败坏,就是他这一句话,导致六十万担粮草资敌,宣府镇四万军民罹难。
朝廷十余万大军扰动,战火绵延,生灵涂炭,这些勋贵子弟尸位素餐,荒谬误国,全部该杀!
韦爱卿,既然案情大致查明,朕命大理寺火速缉拿一干要犯,加快审讯,查出其余同党。
眼下伐蒙战事已起,军机泄露之祸,绝对不可重演,此次务必深挖细纠,斩除所有隐患!」
……
韦观繇说道:「启禀圣上,大理寺左寺正杨宏斌,已在各处布置妥当人手,随时可以缉拿要犯。
只是伐蒙督师梁成宗尚未莅临军中,北三关大军由都督齐国公陈翼坐镇,眼下我军正与残蒙鏖战遥山驿。
微臣担心如今缉拿陈瑞昌,齐国公陈翼若心生恐慌,只怕对伐蒙战事有所关碍……」
嘉昭帝冷哼一声,说道:「陈瑞昌万死不赎其过,难道他陈翼还敢造反!就不怕朕诛他九族!」
皇帝思索片刻,说道:「你说的未尝没有道理,如今大战已启,万事都需谨慎从事。
但朕绝不会因陈翼暂握兵权,就对陈瑞昌之罪姑息养奸,否则国法何在!
郭霖,马上调派秘骑北上,沿途追索梁成宗行程,让他知晓陈瑞昌之事,火速赶回北三关主军。
再传谕锦衣卫指挥使许坤,以战事危急为理由,即时封闭神京九门,严禁出入,等待圣谕,再行开关。
让许坤协同大理寺,调配锦衣卫便衣,四下看紧齐国公府,一旦有所异动,立即暗中反制,不得有误。
韦寺卿,你等到九门封闭之后,立刻缉拿一干人犯,操办尺度由大理寺自夺。」
韦观繇和郭霖正要出殿办事,嘉昭帝语调阴沉,突然说道:「韦爱卿,据大理寺稽查,金陵薛家子弟牵扯其中。
这个薛蟠朕好像听郭霖提过,此人是荣国府姻亲眷属,已经寓居荣国府数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