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以南二百里,六千神机营宿营地。
贾琮这一番话说完,营帐中各军中将校神情各异,心中都生出疑虑担忧。
六千神机营出兵不过两日,竟遇上这等棘手之事,但他们对贾琮的判断,却不会觉得危言耸听。
因这位主将虽出奇年轻,却是大周军中后起之秀,素有天生名将之称。
未过舞象之年,就在辽东崭露头角,运筹帷幄,数战大捷,削平女真三卫,为大周拓地千里。
并因此受封世袭罔替伯爵,可说是最近数年以来,军中最耀眼夺目的人物。
……
虽军武行列,最论资排辈,但军功辉煌,足掩盖一切。
在场的神京营将校,可没愚昧到因贾琮年轻,对他所言所行有半点轻视。
更不用说贾琮做武将,不过是势得其便,当今圣上过于器重,才会让他领军出征。
他正溯官路还在文官,堂堂的前科春闱榜眼,大周立国最年轻的翰林学士。
大周延续前宋风气,立国鼎定近百年,文贵武轻蔚然成风。
文官多轻视武将粗鄙,武将可不敢鄙视文官,至少不敢表露于外。
贾琮不仅是少年名将,文臣一途更光采熠熠,在这些粗鲁武将眼中,那就是文曲星下凡。
文官在许多关键时刻,就可以凭着寥寥数语,决定一个武将的前程,这种事早屡见不鲜。
……
军武之人想要出人头地,无外乎就是要征战立功,这次伐蒙之战能否立功,还不是少年主将一句话。
而且本次伐蒙督师梁成宗,还是贾琮旧日上官,有拔擢提携之情,据说两人私交甚笃。
里头牵扯权势利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你如何勇冠三军,能立下多大功勋战绩,也抵不上上官美言几句。
凡在军营打滚出军职,哪个也不是糊涂笨蛋。
这些武将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不会搞那些可笑动作,比如轻视贾琮年轻,生出什幺忤逆不服。
不说不要脸去逢迎拍马,但是谨守军纪礼数,对主将恭恭敬敬,在贾琮心中混个好脸,那实在是至关重要。
况且贾琮不仅是翰林清贵,还是正经国公武勋嫡传,和他们这些武将根出同脉。
这样身份显赫的少年主将,那个将校不好生混好关系,必定要被一众同僚耻笑,要是倒霉起来都没人帮。
……
副将林振原只听说贾琮威名,当年贾琮从辽东凯旋回京,还是他带五军仪仗军骑迎候。
但此次他随军出征之后,才对贾琮领军之能,有了真实切身体会。
昨日贾琮所命扎营之法,分层戒备蓄势待发之论,皆迥异于常规用兵之道,前人兵法论述从无涉及。
贾琮不仅善研发火器神兵,更善于运作将领火器之兵,对林振来说已再清楚不过。
跟着这样深有韬略的主将出征,不仅能极大减少战败阵亡概率,还能极大提高立功晋升的机遇。
所以林振对贾琮之言,可是半点不敢忽视,问道:「大人的意思,残蒙安达汗另有诡计?」
贾琮说道:「将兵之道皆有常理,主帅牵一发动全身,安达汗领军南下,意图染指大周江山,恢复前元祖业荣光。
如果我是安达汗,如想一战功成,挥军震动天下,唯一战略便是直取神京,其他事不过途径而已。
只有三千守军的遥山驿,对残蒙近十万大军而言,根本就是不值一提,何必要因此耗费军力。
如果我是安达汗,定会领军绕过遥山驿,大军直取远州、同州,只有打开北三关门户,才能鼎定功成。
不过三千守军的遥山驿,不足以让残蒙腹背受敌,只要率领重兵进攻远州,切断遥山驿与北三关联系。
到时遥山驿便是一座孤城,不攻自破不过指日可待,不战夺势,直取中路,才是兵家常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