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宁和帝将死(一万一)
「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若夫子与管仲、晏婴同朝,可觉羞耻?」孟子答:「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其中缩,指的是理直,正直之意,而非退缩。
意思便是:如果经过自省,道理不在我这边,纵然面对平民心中亦会惊惧;只要经过自省确认道理在我这边,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挡,我也勇往直前。描绘的是一种文人风骨,其核心并不在匹夫之勇上,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文明担当。
只是后来便逐渐引申为只要坚持心中理想,便是对抗全世界又何妨?
像是孤独悲情英雄。
而这里,宋言所用的便是引申之意。
虽然多少沾了点中二气息,但不得不说,这句话简直气魄拉满。
还是那句话,在宋言心中多少还是会有一些身为穿越者的傲慢……总感觉既然穿越过来一趟,总要做出一点事情才行,便是不能称宗做祖,至少也要名留青史。
宋言也是有些野心的。
他知道,自己没那个本事将这个世界变成现代社会那般模样,可最少他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能让中原的百姓,有粮食以果腹,有衣物以蔽体;他希望,中原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值,幼者有其教,病者有其医。
在这封建时代,能做到这般,大抵便称得上是明君,圣君了吧?
至于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若是能完成上一个目标,小小努力一下,也不是不可以……至少,要屠尽倭寇吧,至少要灭了棒子吧?至少让以后的汉人再也不用学英语了吧?
这样一想,便觉得自己其实也是蛮贪心的。
崔莺莺稍稍怔神了一瞬,旋即便轻笑起来:「于妾身看来,相公之策,无论是现在推行还是将来推行皆可,但……都要面临前所未有之阻力,许是会杀的人头滚滚。」
「那便人头滚滚!」
「前路渺茫,许是会尸骨无存。」
「那便尸骨无存。」
「如此,妾身便明白了。」崔莺莺轻笑着:「若是相公准备即刻在封地中推行新政,那当前所受的阻力是较小的,毕竟相公有京观狂魔之名,有绞杀数十万异族的功勋在身,手上掌握有绝对兵权,同时对治下官吏有极强的震慑,又有无数底层百姓支持,是以没多少人敢在这个时候触怒相公。」
崔莺莺擡首看向洛玉衡:「抱歉长公主殿下,妾身接下来的话,许是会有些僭越。」
「无妨,你尽管说。」洛玉衡则是笑了笑,显然并不在意。
崔莺莺这才再次开口:「如果相公只准备偏安一隅的话,那执行这样的新政自无不可,可以说这些新政若是当真施行,安州和平阳的恢复速度将会超乎想像,原本妾身估计,两府之地若想恢复至少需要十五年时间,甚至更多,可现在看来,或许十年之内便能让两府之地户口翻倍。」
便在这时,崔莺莺话锋一转:「可如果相公志在天下,那这新政带来的名声将会成为相公最大的障碍,整个宁国所有世家门阀,士绅地主阶层都会将相公视做最大敌人,因为他们知道相公是来掠夺他们财富的,是打压他们地位的。」
「若是让相公功成,他们,乃至他们的家族,他们所在的阶级,都将不复往日特权。」
「可以说,从根源上相公和他们便是敌人。」
「还是那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