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将灵火莲台融入灵枢,要么打散灵火莲台,彻底抛弃之前的积累。
秦桑没有犹豫,立刻放弃了第二种选择。灵火莲台可以算是他和麒麟的纽带,未来找到麒麟本源,可能需要灵火莲台帮助他炼化麒麟本源,无论如何也也要保留下来。
而将灵火莲台融入灵枢,远比预想的要难,首先要求秦桑对两种功法都非常精通,找到两者的契合之处。
秦桑思索良久,渐渐有了一个思路,《太乙灵枢经》虽然霸道,却也有很强的包容性,他可以将灵火莲台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说某种特殊的天赋,从而推演出能够容纳灵火莲台的灵枢。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根基不牢,给未来埋下隐患,如果《太乙灵枢经》是秦桑的主修功法,定然要慎之又慎,但秦桑只将这部功法当做工具而已,突破合体期之后,并不打算继续修炼。
秦桑毫不犹豫便开始推演,洞府寂静无声,只有跳动的火光,长久的平静过后,忽然火光骤暗,灵火莲台砰然散开,变成一团团火焰,漂浮在秦桑周围。
即使散开,这些火焰依旧维持的莲台的形状,随后在秦桑的推动下,火焰不断移动、融合、凝实,最终变成一条条灵火丝线,犹如被点燃的神识之丝,回归秦桑紫府。
此时再看秦桑的元神,混乱的线团里,掺杂进去一些色彩鲜明的丝线,非常醒目,却不觉得突兀。
解决了最大的麻烦,接下来的进度又快了起来。
秦桑本有些担心,《太乙灵枢经》和《紫微剑经》会产生冲突,《紫微剑经》虽不是灵修功法,本命灵剑却要温养在元神,并且还会分出剑魄,结七魄杀阵,好在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修行不知时日,也没有人前来打扰,不知过去多久,秦桑终于完成了灵枢的构筑。
他的元神又恢复如初,但内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识之丝排布的方式很像符印,道庭的法箓也是一种‘符’,不过两者不可类比。
灵枢铸成之后,秦桑立刻感受到了变化,与天地之间的联系明显更加紧密,好似在元神之中种下了一口天地灵泉,称之为‘心坛’也不无道理。
秦桑继续收束心神,功到自然成,轻松跨过下一道境关。
“原来这就是阴神……”
秦桑喃喃自语,观看旁人的描述,终究不如亲身体悟。
曾参《素问经》,体悟阴阳大道,秦桑选择用阴阳之道来阐释,不难理解‘阴神’二字的含义。
世间万物,莫不阴阳相对,譬如说人,魂魄和肉身便是一阴一阳,开始修行之后,称魂魄为元神,但本质未变。
灵修大多要舍去这具肉身,以元神存世,纯阴而无阳者仅是鬼魂之数,阴阳相杂者方为阴神,那么‘阳’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