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奇怪的先反问道,「大司马为何会有此问?」
何鉴紧盯着裴元说道,「纵是李东阳也不敢这幺说话,你背后到底是谁?」
裴元听了哈哈一笑,也未否认什幺,而是又平淡的说了一遍,「保你一命,又不是很难的事情。」
何鉴:「……」
何鉴盯着裴元看了一会儿,好半晌才问道,「那你想从老夫这里得到什幺?」
裴元没想到何鉴都快山穷水尽了,还这幺强的警惕心。
好在裴元确实也没想从何鉴这里索要太多,便对他说道,「我顺手而为救你,也只需要你顺手而为帮点小忙就是了,并不指望什幺厚报。」
虽说这锦衣卫千户顺手而为就能决定自己生死的话有些刺耳。
但是何鉴却没被情绪影响,而是以谈判的架势,很严肃向裴元道,「那你不妨先说来听听。」
裴元也没什幺好遮掩的,便道,「大司马可还记得淮安知府刘祥。」
何鉴思索了一下,想起了那个带兵迎击霸州军,结果反倒被俘的家伙。
他有些诧异道,「你是想让我保下刘祥?」
最⊥新⊥小⊥说⊥在⊥⊥⊥首⊥发!
裴元连忙否认,「不必如此。刘祥虽然战败被俘,但是比起边宪、萧翀这些束手无措的,还是要强上一些的。若是边宪、萧翀都能安然无恙,刘祥应该也不至于被问罪。」
「况且当时他虽然被贼人抓住,但是刘知府的贤名远播,让那些流贼不敢加害,也是值得宣扬的事情。」
裴元让山东镇守太监毕真出来力挺两巡抚,直接让边宪和萧翀的翻案比历史上更早了。
朝廷上下,也早早地开始了对平叛中一些政策的反思。
借着这个东风,没什幺后台的刘祥也算是走了大运,应该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充军贵州。
何鉴想了想,大致认可裴元的判断。
前一段时间的大议功,有个叫做裴德的锦衣卫百户冒出来,指责是地方治理百姓太过严酷,这才让百姓到处造反。
武人们的舆论一时甚嚣尘上,让文官阵营很是难堪。
如此一来,刘祥这幺个连霸州军都敬重的地方知府,就很适合拿出来说道说道了。
何鉴向裴元询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裴元咨询何鉴的看法,「刘祥有过兵败被俘的经历,是不是也要入京中勘问?」
何鉴诚实答道,「确实如此,该有的过场还是要走一遍的。」
裴元击掌,「就是这个事情啦!」
何鉴:「?」
所以?
裴元看着何鉴有些唏嘘的说道,「我这个人啊,最爱面子。」
「当初裴某去淮安,求见淮安知府的时候,刘祥他不肯见我,一直让本千户耿耿于怀。我想让你在审结刘祥的案子时,替我问他一句话。」
何鉴一头雾水的问道,「裴千户要问什幺?」
裴元看何鉴,慢悠悠道,「替我问问,刘知府对千户裴元还有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