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虞的长治久安,我们尽快解决边患问题,
不奢望把胡人全部干掉,最少要打出二十年的和平!」
天元帝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是他第一次表明立场,要对辽东用兵,在此之前都只是暗示,
「陛下放心,朝廷已经加大了军事投入。
前面损失的各营,现在均已经补充完成,还新增了五个营头。
随着朝廷财政收入的好转,明年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财力在军事上。
收复辽东,绝对不在话下!」
左光恩当即表明立场。
作为宦官,他的行事准则就是:在政治上永远和皇帝保持一致。
如果政见发生冲突,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准。
舞阳侯府。
「听说你小子在扬州搞得不错,御史弹劾的折子,都快堆了三尺厚。」
听到舞阳侯的调侃,李牧脸都黑了。
天地良心,他在扬州确实折腾了几下,但也仅仅只是几下。
踩线的行为多不胜数,违反大虞律的也不少,但他干的事别人也在干。
属于法不责众的那种,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
偶尔被御史弹劾一下可以理解,毕竟人家干的就是这活,总得做点儿事。
弹劾的奏折堆了三尺厚,这就太过分了,搞得他都像是国之大奸一般。
「侯爷,您可得帮下官美言几句。
那帮御史最擅长夸大其词,谁做事他们就弹劾谁。
在大虞朝没被御史弹劾过的,也就那帮光拿钱不干活的腐儒!」
李牧当即反驳道。
作为大虞的忠臣,遭到弹劾觉得是小人作票,同他自已没有任何关系。
「不错,你还是那幺能言善辩,看来参将位置是坐稳了。
至于御史的弹劾,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必要往心里去,
真要是有问题,朝廷早就派人调查了。
你干的那些事,在朝廷诸公眼中,根本就不是秘密。
国事艰难,自筹军费也是迫不得已!『
舞阳侯的话,让李牧安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