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对这种结果,钟景明也非常的无奈。

辽东镇肯出兵,那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可辽东督师的面子,仅仅只能让人家出来溜一圈,还不足以令他们拼命。

如果不是挨着京师,兵部又对首级核验严格,还可以靠杀良冒功糊弄。

此时在朝中文武的眼皮子底下,以往那些糊弄手段,自然是不能用。

事实上,辽东镇也不是完全不听命令。

导致双方关系闹僵,永宁帝同样负有很大的责任。

北虏入寇的第一时间,皇帝就派出钦差,向辽东镇进行了问责。

一度罢免了多名高层将领,引发了辽东官兵的抗议。后续迫于局势需要,又恢复了他们的职位。

看似事情结束了,但辽东镇高层现在已经不敢相信朝廷。

毕竟,他们干的破事太多,其中很多都是犯忌讳的。

按照大虞律处置,一个个都能拉出去凌迟。

为了避免朝廷秋后算帐,他们选择了趁机向朝廷提出了条件。

最⊥新⊥小⊥说⊥在⊥⊥⊥首⊥发!

总结起来的话,主要有三条。

一、要求朝廷增加辽东镇的军费投入,保证不漂沫、拖欠钱粮。

二、向朝廷争取更多的人事自主权,即:主要将领世袭罔替,军中职位由他们提名产生。

三、仿照节度使制度,在辽东实施军管制度,府县一级不再任命文官。

相当于明晃晃的说,自己要割据一方,朝廷自然不可能答应。

如此要命的条件,他这个辽东督师,都不敢上报朝廷。

不光他不敢上报给皇帝,朝中一众文官,都忙着给捂盖子。

扶持辽东镇是他们的决定,现在失去了控制,就成了他们的责任。

在这种背景下,钟景明能够做的就是对上糊弄皇帝,对下忽悠辽东镇一众将领。

讯息的不对称,直接让永宁帝和辽东镇诸将,一起产生了误判。

永宁帝觉得是对辽东镇太过宽容,以至于这些将领嚣张跋扈。

而辽东镇的诸将则认为,朝廷在认真考虑他们提出来的条件,只要再加点儿筹码,朝廷就会派人和他们谈判。

不奢望朝廷能同时答应三个条件,随便答应其中一条,他们都是血赚。

实在是不行,他们还可以继续让步。

毕竟,辽东镇虽然兵强马壮,可后勤上严重依赖朝廷。

真要是闹翻了,朝廷一断粮,他们马上就要崩溃。

投奔北虏,这个选项是不存在的。

别看北虏威风,实际上还是穷的一批。

抢来的财富,基本上都通过走私贸易,回流到了大虞境内。

光养活他们自己那点儿兵,都要精打细算支出。

根本没有余力,再养活一支辽东镇。

最少投奔过去的仆从军,获得的待遇,就远不及大虞这边。

「厉害!」

「敢问钟大人,辽东镇是如何打出这等传奇战绩的?

史官们都打起精神来,这可是开历史的先河,钟大人的分享必须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

景国良当即嘲讽道。

辽东将门的吃相太过难看,朝廷派过去的各路大军,不是被他们坑死,就是被他们吞并。

在这一过程中,勋贵集团同样吃了不小的亏。

明知道坏了规矩,怎奈朝廷需要辽东镇卖命,只能暂时把问题搁置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现在这个机会,景国良自然不会让钟景明轻易糊弄过去。

虽然光这点儿事,弄不倒辽东镇,但能够影响皇帝和百官的看法。

扶持辽东镇的,仅仅只是一众参与走私贸易的关系。

在朝堂上,这些人虽然身居高位,可总体上依旧是少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