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许炎宇淡定的解释道。

从心里上来说,肯定想要打回中原。

遗憾的是成功概率太低了。

进入朵甘都司之后,他们可养不起这幺多部队。

能够维持两三万军队,都算是经营有方。

并且这个天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或许三五年之后,就会天下大乱,也有可能他们这辈子都等不到天下大乱。

「除了左相提出的两条路线外,还有就是沿着南丝绸之路往外面打。

从广西走出来的老兄弟都知道,再云南之外大虞还设立了三宣六慰。

当地的气候炎热、瘴气横行,但物产相对丰富,足以养活十几万大军。

朝廷在那边,没有驻扎军队,也是一个不错的立足地。

只不过从蜀地过去,要从云南借道,期间少不了爆发大战。

想要成功南下,除非花重金贿赂李原那贼子,让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

最大的弊端是距离安南太近。

大虞和安南的战争进展到那一步,暂时不得而知。

不过我觉得,安南王那鼠辈,多半不是李牧贼子的对手。

如果朝廷从安南撤军还好,倘若朝廷要经略安南,我们跑去三宣六慰就尴尬了。」

兵部尚书贾思淼的补充,让魏豪越发苦恼。

猛然间他才意识到,自己这帮大臣,全部都是跑路的好手。

为了躲过官军的追捕,各种冷门路线,都被他们找了出来。

跑肯定是可以跑的,就看最后能够跑出去多少人。

现在麾下的数十万大军,能够撤走三分之一,都算是一个奇迹。

更大概率,连撤出去十分之一的人都难。

对官军来说,撤退途中的义军,那就是送到眼皮子底下的军功。

「南下要从云南借道,当地官员只要不傻,就会向两广求援。

如果大军没有第一时间突破敌军的防线,等待我们的就是命运就是覆灭。

乌思藏都司和朵甘都司都是贫瘠之地,养不起太多兵马。

既然那帮叛逆去了乌思藏都司,那幺我们就去朵甘都司。

安排人接触一下李原,告诉他我们愿意掏买命钱。

只要他放慢进军速度,每拖延一天,本王愿意出五十万两白银。

如果他死咬着不放,本王宁愿在兵败之前,把所有的财宝都沉入江中、埋入地下,也不会让他占便宜!」

魏豪狠了狠心说道。

拿自己手中的财宝威胁人,他这也算是开了历史先河。

「王爷,英明!」

群臣齐声回应道。

只要不让大家死战,那就是好上司。

至于抛弃基业跑路,大家心里完全没有负担。

从广西到蜀地,他们不只一次换地方,无非是这次去的地方穷了点儿。

这些都是小问题,经常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人,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困境是暂时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死了才是真的完蛋。

……

京师。

随着秋收的临近,关于税款的分配问题,再一次提上议程。

北方各省没什幺变化,直接按惯例分配即可。

湖广和两广要支持战争,也没有钱粮上缴中央政府。

发生争议的主要是闽浙和江南地区,恰好这四个省,又都是财税大省。

地方上的秋税,尚未进行征收,中央朝廷就先吵翻了天。

不过这次参战的主力,不是勋贵集团,而是文官内斗。

闽浙和江南两地出身的官员,希望能把更多的税款留在地方上,用于战后重建。

虽然他们同样不喜欢勋贵系把握地方大权,但又不得不承认勋贵系的两大总督,在地方上是真干活。

战争刚结束,就在当地展开了生产自救,预计秋粮收成能恢复到战前的七成。

在战争中被破坏的道路桥梁、城池、水利工程,也在有序重建。

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当地士绅变成了政策拥护者,进而影响到了当地出身官员的政治立场。

每多争取一笔经费,战后重建速度就会快上一分。

地方官是有任期的,勋贵系两大总督不可能一直留在地方上。

一旦两人任期结束,总督这个临时职位被撤销,地方政治恢复正常化,官府效率也会大幅度下降。

不是每一名封疆大吏,都能够压制住地方势力,按照自己的意志施政。

稍微软一点的官员,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协调地方关系上。

没有朝廷组织引导,全靠民间自行恢复,需要的时间明显要长的多。

这样的要求,遭到了北方各省官员的集体反对。

同历代封建王朝进入中后期一样,大虞也出现了北方各省在财税的贡献度上升的诡异画面。

南方各省因为天高皇帝远,尽管从民间征收了更多的税款,但上缴中央朝廷的却在持续下降。

好不容易等来了东南八省财税改革,大家都等着米下锅,岂能容忍地方衙门大幅度截留。

围绕着税款上缴数额,双方展开了唇枪舌战。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