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入冬,寒潮就席卷了北方大地。
呼啸的寒风下,一支散乱的队伍,来到黄河边上。
「王爷,关中今年粮食又歉收了。
现在打回关中,弟兄们怕是都得饿肚子。
我看还是南下河南吧!
中原大地土地肥沃,随便打下几个县,就能让弟兄们过个好年。」
青年书生开口谏言道。
义军不好混,从关中起兵,一路逃到山西,现在又被人赶了出来。
从现在的局面来看,谁也无法想到仅仅在两年前,大虞朝还奄奄一息。
眼瞅着大厦将倾,大家才赌上身家,想要在乱世中博取富贵。
可惜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终归还是步了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后尘,成为了乱世开启的祭品。
眼下大虞朝缓了过来,他们这些吃了败仗的义军,日子就更难过了。
如果不是官军内部矛盾重重,他们早就埋骨在了三晋大地。
「原本我还想带弟兄们回老家,过上一个团圆年。
现在这种情况,就不去给关中父老添麻烦了。
传令下去,全军南下河南。
等打下了城池,就全军一起开荤!」
威武王一脸豪迈的说道。
义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战略规划,经常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未来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面对围追堵截的官军,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跑。
从起兵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也经历了无数次。
其中八成以上的战斗,都是以义军失败而告终。
相比训练有素的官军,他们这些拿起锄头的农夫,根本不是对手。
即便是招募了一些边军士卒加入,义军的战斗力,还是堪忧。
并非他们没有努力,主要是缺少一个稳定的后方练兵。
在这种背景下,那就只能用残酷的手段,利用战场优胜劣汰。
经历五次以上战役,最后活下来的士卒,就可以入选老营。
再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就是义军中的主力。
用来对付一般的官军,完全够用了。
可惜朝廷加大了围剿力度,不光调来辽东骑兵,还从东南抽调精锐参战。
声势浩大的义军,在晋中会战中损失惨重。
为了保住小命,一众反王只能各自突围。
威武王算幸运的,找到了官军的薄弱点,成功突围而出。
作为代价,原本人数高达八万的义军,现在剩下不足一千人。
这幺点儿兵力,想打县城都够呛。
越是这种时候,做老大的就越要沉着冷静。
这对威武王来说不算什幺。
无论逃命,还是给属下画饼,那都是轻车熟路。
区别在于前些日子,画出的大饼是:攻破紫禁城,给大家封王拜相。
现在只能许诺打破城池,就给大家开荤。
「王爷,您就放心吧!
辽东铁骑、东南精锐,我们都闯了过来,收拾一些卫所兵,完全不在话下。
只要弟兄们速度足够快,官军主力就追不上来。
真要是逼急了,我们就把黄河给撅了,让他永宁帝小儿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