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粗粮价格略微低一些,但依旧是南方的数倍。

除了粮食成本高外,北方其他物价,也普遍高于南方。

并且因为战场环境不同,北方还需要编制骑兵,更是进一步推高了军费支出。

这一千万两白银是新增军费,加上原来对九边各镇的拨款,朝廷在北方的军费开销,破天荒的达到了三千万两百银。

当然,这些是折算后的开销。

大虞税制分为实物和现银两类,军队需要的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都可以从实物税中出。

不足的部分,才需要从市面上收购。

户部真正划拨出去的现银,并没有那幺多。

理论上来说,只要天下风调雨顺,北方物价恢复正常,折算的军费支出就会大幅度减少。

即便如此,对户部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毕竟,军队扩编不光只有人,还要补充大量的军械。

光土兵的铠甲,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火炮、战马,更是吞金兽。

地方上增加的税收,在户部还没过夜,就被划拨了出去。

本来财政就够难的,再大规模调兵镇压中原叛军,户部的压力就更大了。

「首辅,你的意思呢?」

见户部和兵部再次杠上,永宁帝转头向景国良询问道。

管内心深处,对勋贵们怎幺提防,在军事上还是要考虑勋贵们的意见。

过去的多次教训,证明了文官不靠谱。

事实上,这是永宁帝自己的判断,

文官中不是没有靠谱的,只不过刚出场,就在党争中被杀了。

后续勋贵崛起,有了更好的选择,朝廷不需要再费尽心思去培养儒将。

文官集团倒是想培养自己人,可谁擅长用兵,谁不擅长用兵,又没写在脸上。

连续尝试几次失败后,文官在军事上的话语权,越来越低。

「陛下,两种方案,各有利弊。

调集多省之兵围剿,优势在于稳妥,缺点则是开销太过巨大。

叛军是长腿的,打不过就会跑。

直接派出一支平叛之兵,击败叛军应该不难,想要把他们消灭干净,这就需要时间了。」

景国良滴水不漏的回答道。

身份决定立场。

担任闽浙总督的时候,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回答,但到了首辅位置上不行。

现在的每一句话,都要被政治解读。

稍微有所倾向,就会被联想到党争上。

为了维系朝堂的稳定,他这个首辅必须压制党争,主动参与更是万万不可。

「那就从各地抽调部队,组建一支平叛大军,尽快解决中原叛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