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军功集团,正忙着对外扩张,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反而是工业革命的支持者。
比如说:安南水师,就对蒸汽铁甲舰充满了兴趣。
陆军在推动火器技术发展上,更是下了大功夫。
中南半岛的特殊气候,决定了雨水众多,传统的火无法满足雨天作战需要。
军方提出了「自生火」,换皮的燧发枪,在工匠手中诞生。
受限于稳定性,尚未来得及在全军普及。
不过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后续随着战场的需要,自生火取代传统火势在必行。
火炮技术发展,同样受到了影响。
陆军军方需要重量更轻,携带更方便的轻型火炮,海军需要威力更大的舰炮。
这些要求,看似只是针对军工产业,实际上背后还牵连着多个行业。
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钢铁产业。
同大虞一样,中南半岛铜产量匮乏。
在军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寻找替代品。
常规的铁铸火炮,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性能更强的合金钢。
尽管目前只是提需求阶段,尚未搞出亮眼的成果,但产业发展大方向确实受到了正向影响。
除了重工业外,轻工业、畜牧业同样受到影响。
打仗不光需要武器,还需要大量的后勤物资,相关产业链吃到了红利。
可惜的是这些产业,安南这边才刚刚起步,最大受益者其实是两广。
军队的一应物资消耗,有半数都是从那边采购的。
有时候需求大,还要去更远的闽浙、南直隶采购。
看似是安南都护府在发起对外战争,实际上大虞东南诸省,都在为战争提供支持。
从战场上获取的战利品,除了粮食等大宗物资留下自用外,一应奢侈品都运送到了大虞境内销售。
李牧有信心征服中南半岛,不光是自己魔下军队战斗力强,还有一个占据世界经济45%的巨无霸充当后盾。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和后勤,中南半岛一众小国,完全无法和大虞比。
以往中原王朝,没有兼并中南半岛,最大的问题是交通,其次才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交通上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
就算一路打到马六甲,后勤运输成本,也不足北疆战场的三分之一。
随着半岛上各国的不断发展,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小冰河时代,全球气候变冷,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侯爷,云南那边传来消息。
远罗人借道缅甸,向钦差大臣递交国书,希望能够结束战争。
钦差大臣已经受理,并且着手调查战争原由。」
兰林杰志芯的说道。
钦差彻查云南巡抚暴毙案,理论上来说,同安南都护府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可遥罗人的国书,一下子打破了局面。
在发起战争前,里面上奏朝廷的可是暹罗人勾结安南余孽入侵,都护府被迫发起反击。
不过假的终归是假的,只要朝廷调查,那幺遍地都是漏洞。
发起南征战争前,罗王国和安南都护府都不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