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系上台之后,整顿各地军务,狼抓军事训练,这是世人皆知的。
尽管他对景李二人独揽大权不满,但对他们推动的整军行动,永宁帝还是非常认同的正是前期的投入,给了永宁帝御驾亲征的信心。
高兴过后,他很快又犯了愁。御驾亲征,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事。
皇帝有意只是基础条件,还必须获得朝中百官的支持。
参考以往的惯例,永宁帝不认为朝中文武百官,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支持他。
尤其是执掌大权的勋贵系,在这个问题上,更会强烈反对。
一旦皇帝御驾亲征大获全胜,把皇权深入到了军队中,勋贵系的最大政治资本就没了偏偏在这个问题上,又很难绕过勋贵系。
管谁率兵出征,冲锋陷阵的都少不了勋贵集团。
没有这些人配合,再好的作战方案,都落实不下去。
文渊阁。
「诸位同僚,陛下有意御驾亲征,大家觉得如何是好?」
景国良皱着眉头问道。
战争不是纸面游戏,如果兵多就能赢得胜利,世界上也不会有名将。
为了应对北虏入侵,他们一直忙着调兵遣将,准备集结全国的精锐给敌军予以重创。
地方上的勤王大军,还没有出发,皇帝就先跳出来要御驾亲征。
永宁帝想拿回大权,他完全能够理解,一定程度上也在予以配合。
可权力转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起码皇帝的政治水平要提高一个档次。
现在这样被人鼓动一下,就敢御驾亲征,他着实无法放心。
「首辅大人,我大虞以武立国。
天子御驾亲征,也是有海量先例的,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陛下有此雄心壮志,我等应当支持才对。」
白季临的话音落地,室内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天子御驾亲征,无论战争结果如何,勋贵系都是最大受害者。
皇帝亲临前线能够提振士气,最主要原因就是天子能看到大家立功,杜绝了中间商赚差价。
倘若大获全胜,永宁帝能够顺势提拔一批亲信将领,打破勋贵系对军队的垄断,
如果不幸吃了败仗,损失最惨重的,同样是勋贵系。
必输的格局,此时跳出来支持天子亲征,无疑站在了勋贵系的对立面。
「首辅大人,白大人说的不错。
难得陛下有此雄心,我等做臣子的,自当全力支持。」
姜书翰跟着开口道,随即一众文官纷纷响应。
一半是为了党争,一半则是出于公心。
大虞皇权衰落的不成样,如果不能重塑皇权威严,距离王朝末年就不远了。
天子御驾亲征看似风险不小,实际上完全可控,
皇帝挂帅出征,不等于皇帝要上阵杀敌,甚至连军事指挥都可以交给其他人干。
天子的仪仗,只要出现在军营中,就是对军心士气的最大鼓舞。
「首辅、次辅,诸位大人说的不无道理。
陛下,既然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我等做臣子的也不好拦着。
与其阻拦陛下亲征,不如提前制定完善的作战方案,把风险降到最低。」
保龄侯的话一出口,把景国良和李原气了一个半死。
政治上没有永恒的盟友,保龄侯代表外戚在此时背刺,一下子把他们置于了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