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粮饷又延迟了,朝廷这是摆明把我们当后娘养的!
以我看干脆带兵杀到京师,宰了朝中那帮狗娘养的,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明愤愤不平的说道。
军费是大虞朝最大的一笔开销,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八成以上。当朝廷财政陷入困境时,军队钱粮划拨必然出现问题。
南方各省的驻军,近水楼台先得月。各地的钱粮运往京师之前,就把他们的份额给预留了。
毕竟,运送钱粮进京,也是需要人家出兵保护的。
不把这些人喂饱,钱粮很难平安运抵京师。
京营要守卫皇城,后勤肯定得优先保障。
皇帝年幼,为了自己的忠臣名声,一众大臣也不能在物质上亏待皇帝。
宫中的一应开销,必须足额拨付。
北方的物价高昂,百官的俸禄用实物发放,才能让底层官吏养家糊口。
进入福安帝时代,拖欠俸禄就成为了历史。
满足了这些刚性支出后,剩下的钱粮才能拿出来分配。
按照亲疏远近的原则,勋贵系的部队肯定得优先保障后勤,然后才是其他边军。
辽东镇固然强势,可架不住他们在朝中不受待见。文官集团需要他们制衡勋贵系,却也不想看着他们做大。
在钱粮拨付序列上,辽东镇一直享受着普通边军的待遇。
因为能闹腾的缘故,户部漂没的钱粮要更少一些,基本上能够拿到七成左右的饷。
加上自己参与走私贸易牟利,小日子才能过的舒服。
受北方物价走高的影响,走私贸易也受到了冲击。
北奴的钱是抢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人家也要考虑性价比。
鉴于从大虞采购物资,成本太过高昂,人家现在直接去高句丽就食。
边关的贸易额萎缩,辽东镇的日子也变得不好过起来。朝廷发放的那份钱粮,一下子变得格外重要。
“三哥,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
朝廷现在困难,被拖欠军饷的,也不光是我们一家。九边之兵,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
类似的事情,前面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大家一起熬一熬,等朝廷挺过了危机,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施靖林急忙劝说道。
杀进京师,如果这么容易,早就有人干了。
大虞建立这么多年,都没有边将造反闹出大动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制度上的限制。
辽东镇摆脱了地方衙门的限制,却无法摆脱军队内部的制衡。
军中固然是施家一家独大,但不代表就没有其他将门势力。施家再怎么人丁兴旺,也不可能霸占所有的实权岗位。
能够执掌全军,那是祖辈不断联姻,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
在为辽东镇争取利益的时候,这些人和施家利益是一致的,自然不会出现问题。
可若是要举兵造反,有多少人肯跟,那就很难说了。
毕竟,他们辽东镇能打,勋贵系也不是软柿子。
京营部队战斗力虽然略差,可守城还是不成问题的。无法迅速拿下京师,各地的勤王大军杀来,那就悲剧了。
别的事情,有回旋余地,唯独造反没有。
施家可不是光脚的主,庞大的家业让他们享尽了富贵,也弱化了他们创业的心思。
“我们体谅朝廷,谁来体谅我们呢?
现在局势恶化,还不是朝中那帮混账,肆意妄为折腾出来的!
如果朝廷应对得当,及时把物资从南方调过来,北方的局势也不会持续动荡。
一群废物执掌朝政,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根本没有好转的一天。
老五,你的胆子还是太小了。
就朝中那帮鼠辈,就算今天的话传了出去,他们能奈我何!”
施靖明一脸不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