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商队北至高句丽,南临印度洋,贸易直接做到了非洲大陆。

论起对外进出口贸易,妥妥的当世第一。

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海船,最强的海上运输能力。

相比欧洲殖民帝国,唯一欠缺是缺乏远洋经验,贸易线多集中在家门口。

“袁大人,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我大虞朝自然不缺海船,可拥有大量海船的海商,常年在海上漂泊。

这些人鼻子灵的很,知道朝廷可能会征召船队,一个个早就跑的没影了。

何况江南地区秩序崩塌,朝廷在当地的统治,许多地方都名存实亡。

士绅们不愿意配合,想要调动当地的资源,那是困难重重。

眼下朝廷调集的船队,每次大概能运送三十万石,船队集结完毕之后,运力能提升到八十万石。”

白季临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口碑这种东西,能直接影响人的判断。

对海商来说,“朝廷征召”不亚于天塌了。

运费户部的账面上肯定存在这笔支出,能不能到他们的手中,那就很难说了。

纵使海商的背后,同样拥有官面背景,可依旧不具备和朝廷谈条件的资本。

单纯白拉几趟货,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最怕的船队一经征召,就是有生之年系列。

毕竟,类似的操作,大虞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

朝廷的信誉,早就被前辈们给败光了。

惹不起,躲得起。

觉察到情况不妙,一个个都躲了出去。

茫茫大海,朝廷就算想要征召船队,也通知不到人。

当然,消息能够传递的这么快,背后肯定有江南世家的手笔。

前面吃了那么大的亏,现在朝廷想要他们出力,那是不可能的。

“杯水车薪啊!”

兵部尚书罗文博忍不住感慨道。

单纯从运力上看,大虞朝的组织能力,已经算不错的。

按照大虞的计量标准,三十万石约合一万五千吨,八十万石就是四万吨。

放眼同时期,拥有这份运力的国家,全世界都找不到几个。

可这么点儿粮草,对大虞朝来说,仅仅只够塞牙缝。

光边军每年都要消耗六百五十万石,沿途运输的消耗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大虞朝每年都有超过一千三百万石军粮,消耗在了运输途中。

或许真实损耗没有这么大,但大虞的官僚体系,早就养成了雁过拔毛的习惯。

哪怕从大沽口登陆,把粮食运输到京师,官方运输消耗也不会低于三成。

面对这样的恐怖消耗,出发前的三十万石,到了京师顶多剩下二十万石。

对平息京中物价,倒是有积极意义,可边军那边完全是杯水车薪。

即便是把运力拉到八十万石,一样满足不了需求。

没有办法,时间拖的太长了。

如果早几个月动手,多了几个月时间缓冲,情况就会好上很多。

“有总比没有的好,最起码京中的粮食危机,能够迎刃而解。

至于边军的补给,只能再等等了。”

吏部尚书祝鸿轩缓缓说道。

从江南把粮食从海上运过来,路程足有两千多里地。

快则十来天,慢则一个多月,主要看老天爷是否给面子。

来回一趟最快也是一个月,短时间内船队的运力,仅够供应京师所需。

“祝大人,事情没有那么多简单。

朝廷在边关的存粮有限,现在已经临近枯竭,边关的将士马上就要饿肚皮了。

前面因为粮饷的问题,就闹过了一次。

倘若再次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罗文博神色凝重的说道。

后勤供应不上,他这个兵部尚书就难当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