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一旦下令边军南下,就相当于把长城防线拱手让给了北虏。北方各省将沦陷在异族的铁蹄下。”

李牧语气沉重的说道。

长城防线肯定守不住,没有后勤物资补给,边军根本不可能坚守。

能够坚持现在,那都是前线将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知道自己出去找食。

加上鞑靼人被李牧派出的偏师牵制住了,没法对北疆大肆用兵,给了边军喘息之机。

“侯爷,保存江山社稷要紧,其他的事情暂时顾不上那么多了。

明日朝会上提出来,想来百官不会反对。”

礼部尚书柏锦文一脸严肃的回答道。

他非常清楚李牧提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反对调边军南下,更多还是政治分责。

作为三军统帅,边军南下的军令将由李牧发出,但放弃北方的决策必须是朝廷来做。

李牧能拉他们做政治背书,他们也能拉朝中文武百官一起政治背书。

这种集体决议,纵使政治后果再怎么严重,也不会波及到个人头上。

未来史书上就算要骂,也是施家承担最多的火力,其次是永宁帝背锅。

“嗯!”

“只要朝会上通过,本侯就下令让边军南下。

另外户部再准备二十万石粮和两百万两白银,两天后随船队运往山东地区,给那边的京营部队发饷。

其他一应战略物资,兵部也先筹备着,后续根据实际情况划拨。”

扫视了众人一眼,李牧顺势抛出了新的要求。

辽东叛军为了尽快夺取京师,玩了一出调虎离山,把数万京营官兵引了出来。

得知京师沦陷,这些部队也没有和叛军死磕,而是直接去了山东暂避锋芒。

刚开始的时候,李牧也没当成一回事。

京营虽然是勋贵系的嫡系武装,但那是老勋贵们的基本盘。

他这个勋贵系领袖,主要是年轻一代勋贵子弟拥戴上去的,基本盘主要在各地募兵中。

大家看似在一个圈子里,实际上却不是一路人。

既然不是自己人,他也就懒得操心。

能够在辽东叛军的兵锋下,捡回一条命是他们的运气,不幸全军覆没也是命该绝。

随着李氏宗族南下,他才知道幸存的京营部队中,有李家世代经营的团营。

原本无关紧要的官军,一下子成为了自己人,受到的待遇自然不一样。

反正是朝廷的钱,没必要那么抠抠搜搜。

“侯爷,如果京营的欠饷补了,那么后续边军的欠饷也得补上,加上各省勤王大军的欠饷,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万怀瑾急忙劝阻道。

没有北方的拖累,大虞朝的财政大幅度好转,可不等于钱粮就能肆意挥霍了。

封建王朝一旦进入末年,甭管朝廷有多少钱,永远都是不够。

光盘踞在山东的几万京营,就要补上两百万两白银的饷,边军那边怕是得增加十倍。

各省赶来的勤王大军,同样存在着欠饷问题,也等着朝廷发饷。

把过去的欠饷补上了,不等于事情结束,战争还在继续呢。

炮火一响,黄金万两。

其他部队姑且不论,李牧麾下那帮部队装备的新式炮弹,最便宜的都要三两银子,贵的更是超过十两。

甭管这里面有没有水分,朝廷都得给报销,还不允许讲价。

一场战役打掉几万发炮弹,那是轻轻松松。

户部的钱粮库存,能不能支撑到战争结束,都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正是需要大家卖命的时候,财政再怎么艰难,也不能少了军饷。

陈年老账,我们就不算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