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围剿叛乱,没什么好争议的。
论起各路武装对大虞朝的忠诚度,京营官兵绝对是最高的。
京师沦陷之后,他们这支负责围剿叛军的队伍,被迫退往山东暂避锋芒。
期间施家多次派人诱降,甚至一度拿他们的家眷威胁,众人依旧没有动摇。
后续南方朝廷建立,组建勤王大军,他们也是第一时间派人响应。
为了拔掉这颗钉子,施家也曾派兵来攻,最后在济南城下撞了一头的包。
或许是看胶东地区油水有限,觉得大代价夺取经济上不合算,辽东军选择转道向南。
随着敌军战略重心的转移,胶东半岛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后续朝廷的补给送了过来,京营官兵的士气也逐渐恢复过来。
虽然没有向辽东军发起反攻,但他们所在的位置,本身就是对敌人的一种牵制。
时间站在南方朝廷这边,一直耗下去,最先受不了的是辽东叛军。
上面不催着进攻,他们自然不急着和敌军交战。
现在局势发生了变化,施家公然弑杀永宁帝,再一次挑战了大家的底线。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无论大家心里是否愿意,这一仗都必须要打。
“提督大人,叛军主力南下,看似是一个机会,实则是一个陷阱。
从距离上来看,敌人的主力部队,距离我们不过数百里。
以骑兵的速度,两天就能赶过来。
抛弃城池出去寻找敌军决战,很容易被敌人有机可趁。
前面敌人不愿意下血本和我们死磕,那是夺取胶东半岛,没有足够的好处。
可现在不一样,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收割小麦。
哪怕产能有限,对缺粮的叛军来说,这依旧是不小的诱惑。
以末将之见,不如发起局部反击,等待汉水侯的勤王大军抵达。”
奋武营总兵官刘泰宇率先回答道。
并非他在泼冷水,主要是同辽东军交过几次手,京营官兵的战斗力明显不及辽东边军。
能够守住济南城,那是叛军舍不得拿嫡系精锐攻城,用上的全是新编部队。
前面收编的京营官兵,不想和自己人交战,全程都在划水。
整编的农民军倒是攻城卖力,只是这帮人战斗素养几乎为零,打仗都是一窝蜂的往上冲。
遇上重兵把守的城池,那就是送人头。
守城的时候,敌人舍不得消耗精锐,到了野战中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正面对抗叛军主力,他们这几万残兵败将,战败的风险非常大。
一旦赔上了最后的家底,他们这些老勋贵家族,就彻底没有翻身的机会。
哪怕未来平定了叛乱,朝廷重组京营,也不会挑选他们这些老派军官。
“刘总兵,你的策略太保守了。
现在天下人都在看着,其他部队都可以等待勤王大军主力,唯独我们京营不行。
前面京师沦陷,就让我等丢尽了脸,至今都没法抬起头做人。
倘若现在还不积极表现,往后再想翻身,可就难啦!”
勇武营总兵官叶承轩当即反对道。
同辽东军交战固然有风险,但有些事明知道存在风险,也必须要去做。
京师沦陷,负责防守京师的京营,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头浪尖。
哪怕他们出城围剿农民起义军,乃是奉命行事,也没少受民间非议。
舆论压力和政治压力,同时席卷而来,他们这些京营将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耻辱,只能用鲜血来洗刷。
现在是围剿辽东叛军的关键时候,若是在旁边打酱油,天下人的唾沫星子能把他们淹死。
个人挨骂也就罢了,关键还涉及到了家族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