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上看,他们的谋划并没有错,犯下的最大错误是自身实力不足。
「嗯!」
「这一败之后,我们再无争夺天下的实力。
或者说整个大虞朝,都找不到第二股能和汉水侯抗衡的力量。
倘若他想要篡虞自立,顷刻间江山就会变色。
我们阻挡不了,天下人也阻挡不了,这是大势!
为今之计,只有先回辽东,再以图后计。」
施靖风缓缓说道。
从内心深处来说,他现在是迫切希望李牧篡虞。
因为只要李牧迈出这一步,乱臣贼子就不只他一个,天下人就不会一直逮着施家骂。
除了分摊骂名外,政局的变化,也能为施家赢得一线生机。
大虞朝没了,他们弑君的问题,就会被弱化。
新朝建立之后,固然不会待见他们,但起码不会一上来就喊打喊杀。
凭藉辽东军残存的家底,只要投的速度足够快,被赦免是大概率事件。
为了安抚人心,新皇必须优待他们。
「大哥,李牧那贼子,就是大虞朝的死忠。
指望他起兵反虞,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其寄希望于汉水侯造反,不如到北边寻找盟友。」
施靖义当即反对道。
忠义与否,要看具体做了什幺。
纵观李牧的成长史,完全就是一部武将维护大虞江山社稷的奋斗史。
期间有多次机会送上门,都没有逾越雷池一步。
加上文官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故意进行的吹捧美化,李牧的忠臣人设直接深入人心。
类似的政治人物,历史上也出现过,并且还不止一次。
每一个都是王朝末年最后的柱石,一旦柱石倒下了,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鞑靼人最是贪婪,我们现在送上门去寻求合作,只会被他们吃的渣都不剩。
除非汉水侯造反,给他们带来了生存危机,不然我们就算上门投靠,都卖不上好价钱。
那帮人没有政治底线,搞不好前脚刚谈拢,后脚为了利益就把我们卖给朝廷。」
施靖风摇了摇头说道。
勾结鞑靼人,他没有心理压力。
可问题是双方实力不对等,纵使对方答应结盟,他们也只能扮演小弟的角色。
如果只是身份地位的问题,近乎走投无路的施家,也不是无法妥协。
怎奈鞑靼人的胃口太大,人家要的不是小弟,而是要完全吞并他们。
这幺一来的话,其他人都有机会活下来,唯独他这位辽东军老大必死无疑。
在获得安全保障前,他是不会轻易倒向鞑靼人的。
……
徐州府衙。
「在白天的战斗,我军共计斩杀敌军约四万五千人,俘虏敌军二十三万。
因为大火的缘故,只取得了三万多具首级。
从战场情况上来看,白天的大火最少烧死了上万敌军,烧毁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抓捕溃兵的行动还在继续,预计未来几天,还会有不小的收获。
在这场会战中,辽东军主力被打残,再无抵抗王师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