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布政使郑宗翰忍不住反对道。

乱世之中,国赖长君。

拥立小皇帝上位,很容易出现权臣骄横的局面。

稍有不慎,甚至还会颠覆江山社稷。

可惜他的反对出于公心,内阁这样选人,同样是迫不得已。

围绕着新君人选,朝中各派争斗不休,严重影响了朝堂的运转。

长沙王次子虽然年幼,却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

倘若挑选一名年长的皇帝,为了那份从龙之功,大家能够打破头。

「郑大人,新君首先要德才兼备。

民间的流言蜚语,想来你也是听过的,内阁派人进行过调查,其中八成内容都是真的。

在这种背景下,你觉得还有哪位年长的藩王,有能力担此大任啊?」

安敬之没好气的反问道。

有没有能力不知道,反正在前面的内斗中,一众藩王的黑历史都被翻了出来。

哪怕里面很多事,都是下面的人打着藩王旗号干的,那也要记在藩王头上。

别的不说,在土地问题上,大虞朝一众藩王全部翻了车。

倒不是他们强取豪夺,而是王府下面的人打着藩王的旗号,在外面大肆接收土地挂靠。

一旦打上藩王的标签,地方衙门根本不敢过去征税。

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了台面上,就能打上品行不端的标签。

做出任何解释都没用,连家奴都管不住,如何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

至于更多的罪名,内阁都不敢深挖。

真要是把犯忌讳的事情,全部都给掀了出来,最少一半的藩王会被问罪。

在皇帝空缺的情况下,处理这幺多藩王,那是会引发政治事故的。

「这……」

郑宗翰正欲进行辩解,就觉察到了一众阁臣凌厉的目光,他果断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哪里是在和他们商量,分明就是上面沟通好了,要拥立长沙王次子继位。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幺,促使内阁做出这个决定,但在结局注定的情况下跳出来反对,那绝对是自讨苦吃。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幺事情就这幺定了。

礼部尽快安排人选,接长沙王次子到南京登基。

一应礼仪流程,各部都配合着点儿,争取尽快完成。

待新君继位之后,北方还有一大堆的烂摊子,等着我们去收拾。」

万怀瑾当即拍板道。

名义上他是次辅,可是在李牧带兵远征的情况下,他就被动成了朝堂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人。

关键时刻,自然要向群臣展示担当的一面。

位高权重,万怀瑾却没有感到高兴。

勤王之战,马上就要落下帷幕,北方问题很快就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

以他对李牧的了解,打完了勤王之战就会闪人,根本不会理会朝中的事。

到时候次辅补位成首辅,北方这个烫手山芋,也一并会落到他的手中。

按照权责对等原则,甭管北方的问题多棘手,他都只能硬着头皮去处理。

抛弃北方各省,在政治上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李牧收复交趾之后,当年主张放弃交趾的那帮文官,就被钉在了历史耻辱的柱子。

从一代名臣到人人喊打,间隔不到两百年。

看似是源于政治斗争,本质上还是华夏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傲气,不允许朝廷丢城失地。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