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贺正则神色凝重的问道。

国赖长君。

选出一名儿皇帝,固然是为了平衡各方,但更多还是源于他们的私心。

皇帝年幼,内阁才能代行皇权。

作为阁臣,未来十几年他们就是大虞朝权力最大的人,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样的做法,符合他们的个人利益,对大局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经历了十几年的权臣主政,谁也不知道局势会发展到哪一步。

到时候皇帝就算成年,想要亲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贺兄,你这就多虑了。

汉水侯如果对新君人选不满,前面就该提出来,没必要等到现在。

说句不好听的,他若是有支持人选,早在北伐开启前新君就定了下来。

依我看汉水侯多半是为了避嫌,这才故意不来参加登基大典。」

史清尘笑着解释道。

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他这位兼职兵部尚书,对汉水侯的实力了解最深。

以数万劲旅,就能击败数十万辽东叛军,这份实力早已经冠绝天下。

加上李牧在军中的影响力,他想要干什幺,大家真拦不住。

在这种背景下,「避嫌」成了唯一合理的解释。

皇帝年幼,执掌全国军队的大臣进京,很容易让外界产生不好的联想。

李牧不过来,他们这帮文官互相制衡,谁也无法把持朝政。

对当下的局势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汉水侯可以不来,但拥立之功必须算他一份。

待陛下继位之后,就把他列为匡扶社稷的首功吧!」

一旁的柏锦文开口说道。

政治是最现实的。

当实力到了一定程度,不需要亲自下场去争取,该有的一样都不会少。

在击败辽东军之后,朝中就有了加封李牧的声音。

倒不是百官公正无私,纯粹是因为局势需要。

不把汉水侯这个最大的军头安抚下去,大虞朝的局势就安稳不下来。

「嗯!」

「汉水侯劳苦功高,这些都是应有之义。

不过上一次朝堂上都做出了加封的决议,就被他推掉了,这一次多半也不会例外。

除了擢升爵位外,还要做好备选方案。

倘若加封本人,汉水侯推辞不受,那就追封其父母祖宗。」

万怀瑾想了想说道。

相比直接封赏本人,追封死去的祖宗,才是最惠而不费的解决方案。

死人头上的荣耀再多,也不会影响皇权的稳定。

现在的李牧,那是妥妥的功高震主。

别说尚未继位的幼帝承受不住,就算是成年皇帝,一样会感到棘手。

任何臣子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都是皇帝眼中的烫手山芋。

……

徐州城。

「安排船舶,把一众战俘送去南洋开荒。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