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科举
登基大典进行的非常顺利,小皇帝虽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却是最能平息党争的选择大家共分从龙之功,各派谁也没有领先,朝中局势依旧维持原样。
成功把新皇扶上位后,群臣便迫不及待的改元。
按照以往的惯例,改朝换代之后,次年才会变更年号。
这一次情况特殊,在福安帝遇害后,辽东反贼又把永宁帝擡了出来。
为了给政变合法性背书,特意抹去了福安帝继位的那段岁月,接上了中断的永宁纪年。
敌人支持的,肯定要反对。
剿灭辽东叛军,朝廷拨乱反正后,自然要改回来。
新君继承皇位,也是从福安帝手中接位,而不是继承永宁帝的皇位。
事关帝国法统,这个次序万万不能乱。
否定了永宁帝复位,本质上就是为了前面的起兵勤王、南京朝廷转正,在政治上进行合法性背书。
福安帝是去年死的,新君今年继位改元,完全是遵循旧例。
大方向上百官是一致的,不过到了年号选择上,朝中各派又吵了起来。
【记住全网最快小说站 101 看书网伴你读,101????????????.?????超贴心 】
「关于年号之事,大家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我看不如抓阄算了!」
见众人争执不休,史清尘没好气的说道。
皇帝都能靠抓阄选出来,年号自然也不在话下。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大家看似在争夺年号,实际上是在争夺朝堂上的话语权。
一众阁臣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全部卷入其中。
涉及到了核心利益,谁也不想做出让步。
「史大人,这种玩笑就别开了。
年号事关重大,昭示着接下来的治国理念,岂能如此草率!」
柏锦文当即否定道。
不同的年号,代表着朝中各派的不同施政理念。
里面既掺杂着利益,也代表着大家的政治抱负。
皇帝无法理政,给了百官最大的自主权。
能够走到阁臣位置上,没人不想干一番事业出来名留青史。
在年号选择上,大家都在拼命的夹私货。
「太平」、「弘康」、「宣武」、「建元」、「咸宁」、「元光」—
朝中百官加上地方督抚,足足提出了三十多个年号。
甭管能否行得通,稍微有点份量的大臣,都在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
谁在这一轮博弈中胜利,谁的治国理念就能脱颖而出。
「老夫可没开玩笑!」
「为了一个年号,就一直这幺吵下去,朝廷还要不要做事?」
「辽东叛军是平定了,但留下的烂摊子,还等着我们去收拾。
再这幺拖下去,朝廷的威严丧尽,政令不出南京城,你们就满意啦?」
史清尘当即怒斥道。
如此义愤填膺,倒不是他多幺大公无私,纯粹是在这轮博弈中他已经落入下风。
兵部尚书位高权重不假,但在施政理念上,不可避免要考虑下面武将的政治立场。
为了稳固基本盘,他只能提出「宣武」的年号,以安抚下面的人心。
毫无疑问,现在的大虞朝,必须要尽可能的避免穷兵黩武。
「宣武」的年号不是不好,但出现的时间点不对。
若是等到国力恢复,新君亲政时提出来,效果绝对更胜现在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