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是什么仙山,只是小山小门,小道观罢了。”

宋游仍然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是什么人,要去寻自家道观做什么,因此也没有立马说明,免得惹来纠缠麻烦。

随即继续问道:“却是不知足下又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呢?”“我们从长京来,要往逸州拙郡去。”官员客客气气答道,“正好想请问先生,听说逸州拙郡有个灵泉县,灵泉县外有一座阴阳山,阴阳山上有一间道观,可我们在长京时就问了一些来自逸州的人,有人从未听说过这个地方,有人听说过这里,却没有听说过这山上有间道观,有人听说过这座山上有间道观,又听说很多人去找了,根本找不到……我等奉命前去此地,却不知先生是否听说过这间道观,到底有没有,我们若要去的话又要怎样才能找得到?”

官员一边说一边打量着道人与道人身边的女童,以及女童背后的女婴,却只见女童仰头直直盯着他,女婴也嗦着手盯着他看。

那名道人则是问道:“足下去此地为何呢?”

“……”

官员一听便眼睛一亮,觉得他好像知道,却又犹豫了,不知该不该说。

最后也只是说道:“去送一样东西。”

却不料道人一听,便露出了微笑。

“原来是明德大典啊。”

“啊?”

官员顿时一惊,睁大眼睛看着他:“道长如何知晓?果真是有大神通大法力、料事如神不成?”

周边其余人听了,也都惊讶。

“非也,只是在下姓宋名游,正好来自阴阳山伏龙观,多年前曾与崔公有一段缘分,知晓他在著作大典,会将之送来。”宋游说着,这才指着三娘娘与他介绍,“这位是我家童儿,三娘娘。”

“真……真是宋仙师?”

姓岑的年轻官员顿时愣住了。

“自然。”

“三娘娘?”官员又指着旁边这名背着女婴的女童,颇有些不敢相信,“难道便是那位著作《天牝日记》的三娘娘?”

“足下曾看过?”

“曾拜读过。”

所谓《天牝日记》,便是当年三娘娘游历海外回来写的日记,投给阳州书铺后,书铺的人为它取了名字,叫天牝日记。

听说这部书在如今的大晏也慢慢开始流行起来,皆因在此之前,世间虽有志怪书,却很少有好的志怪书,更没有以亲身经历的角度、记载得如此详实的志怪书,而且在这部书中,海外奇异之事之景令人眼缭乱,对于常人很少遇到、遇到也不敢看的海龙王,最近一些年海上与沿海之人才开始供奉的白犀神都有记叙,叙事角度也很奇异,又是以更为少见的日记行事,一时也让很多人为之喜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