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尼蒂.马兰很年轻,只三十出头。他在八十年代末从美国留学回来,继承了家里的小出版公司。
他在国外的时候就对电视着迷,只是苦于当时全印电视台的垄断,才没能进入这一行业。
后来出版公司不景气,恰逢经济管制放开,马兰就立刻投身广播业。
那时候zee tv已经小有名气,于是他去找钱德拉谈合作问题,希望对方卫星发射器留一个时间段给他的频道。
结果至始至终马兰都没见到钱德拉,zee tv只派一个高管就把他打发走。
后来以有线电视起家的斯塔瓦接纳了马兰,他的电视网络本就需要不同的电视台来丰富内容。
atn当时又只能播几个小时,把空余时间段让给sun tv没什么不行。
一个主打印地语,一个主打泰米尔语,没有竞争关系。
斯塔瓦要求马兰每年支付150万美元的租赁费用,这比完全租用一颗卫星的发射器通道要便宜的多。
不过四五千万卢比,对当时马兰来说依旧是天价。
他拼凑所有的积蓄,又从银行贷了一笔钱,才凑齐那150万美元。
电视台初期的节目内容,都是他身边二十个朋友,集思广益一笔一笔起草的。
为了说服街头店主安装他们的有线电视,马兰亲自上街推销。
效果显著,只一年多时间,泰米尔邦各地就涌现接入他们频道的有线电视运营商。
全印电视台讲的是印地语,习惯泰米尔语的人根本不喜欢看。
sun tv一出现就填补了这片空白,完全的蓝海市场。
两年时间发展下来,马兰已经在考虑把电视台放送时间转为24小时。
他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也越来越多,足够撑起这部分市场。
就是高昂的卫星租赁费用让他踌躇,2亿卢比,sun tv一年的收入也就这么多。
毛熊最近的卫星表现也是个问题,他们的电视台也受到了点影响。
好在泰米尔邦距离赤道够近,信号有点波动,但还在。
atn瞄准的北印度地区才惨,信号直接丢失。
就在一个月前马兰和内部团队商量接下来的对策时,贾亚拉利塔打来了电话。
有人看上了“sun tv”这个名字,准备和他们谈笔交易。
现在罗恩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