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丹巴德
比哈尔邦比罗恩想象中的还穷,不仅仅是因为亚达夫的“狮子大开口”。
他还和萨蒂亚考察了这里的经济情况,真实数据让他们都有些吃惊。
印度已经开放六年多,比哈尔非但没有发展起来,经济还每况愈下。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是罗恩脑袋里的第一个想法。
前面说比哈尔邦没有任何工业,并不是夸张之词。
这个邦全靠农业在支持,90%的人口都住在农村,城市化率不到10%。
罗恩本来还想,如果煤炭实在谈不下来,就干脆在首府巴特那也建一座发电厂,就像勒克瑙那样。
但现在再看看这个人口结构,他敢保证,最后发电厂保证会血本无归。
这点城市人口用的屁的电,建好了这些穷鬼也没钱交电费。
十有八九都是偷电,把罗恩的发电厂偷到倒闭为止。
还好比哈尔根本不讲规矩,对个人、对政府来说,都是如此。
亚达夫也非常“敞亮”,不用罗恩开口,就表示煤什么的随便拉。
他们只看重短期利益,拉一次煤给一次钱,从何来不考虑长期收益和邦内发展。
他们竞选议员也不是为了让比哈尔变得更好,纯粹是出于捞钱的目的。
就这种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比哈尔能有发展才见鬼了。
瞧瞧邦政府档案上的:绝大多数比哈尔人都在享受田园牧歌式的悠闲生活。
呸!连饭都快吃不上了,你说是原始社会的生活倒还差不多。
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比哈尔家庭能享受用电的方便。
嗯,住在城里的人,也不是家家户户都用的上电。
三十个比哈尔人中只有一个能买得起自行车。
这玩意儿多少钱来着?罗恩记得,好像一千卢比左右吧。
近七千万人口的比哈尔人,只有300多万人掏得起一千卢比。
妈蛋,罗恩给北方邦农民开的最低薪资,都快有一千多卢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