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电器作为现金奶牛是万万马虎不得的,他细心听取阿希什的匯报。
vcd马上也要推出新一代產品,这次加了卡拉ok功能,就连麦克风和音响都有不小的升级。
说到vcd,罗恩就想到了宝莱坞。
也不知道太阳传媒当初投资乔普拉导演的电影,现在怎么样了。
嗯,乔普拉现在確实有点头大。
他最开始对精心打磨过的剧本信心十足,但猛然发现有人看不懂剧本。
那是他请的尼泊尔厨子,巴哈杜尔。某次喝茶的间隙,乔普拉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讲给他听,结果巴哈杜尔十分迷茫。
这时候乔普拉才意识到自己的剧本是不是太艺术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乔普拉虽然是导演,但却对艺术电影评价不高。
在印度,同普通百姓谈论艺术电影,就像和他们说希腊语或者拉丁语,这是人们自殖民时期便有的文化断层。
艺术电影是给西方人看的,也只有那里的人才会投拍这种电影。
乔普拉到底是导演,不是编剧,他厌恶被他称之为“傻蛋”的观眾编造老掉牙的剧情。
他常要面对的难题是:我们的观眾是电影盲,这就像和巴哈杜尔(厨子)谈论莎士比亚。
他担忧的是为了让大多数人看懂莎士比亚,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简化剧情。而等真正遇见能够欣赏莎士比亚的观眾时,他已经丧失了呈现莎士比亚的能力。
於是为了让印度的观眾看懂电影,他得时刻逼迫自己降低智商。
就连后面的电影海报,都不能用英文,观眾根本看不懂。没人会在意这部电影,搞不好他真的要赔到破產。
乔普拉曾经也拍过艺术电影,还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他有时也想,如果一开始他的艺术电影能取得成功,或者他在提名奥斯卡后留在美国,那他的生活又会变成什么样?
他会喟嘆是不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做错了选择,是不是没有活出他原本能够拥有的精彩?
说到底他是矛盾的,既想为世界影坛贡献自己的力量,又想拍出走向国际的电影,想要不断成长。
但现实把他困在孟买,又能往哪里去?他也可以终日躲在书房,坐拥实木家具和按摩浴缸,此生停滯不前。
於是为了接地气,他只能让人不停的改剧本,磕磕绊绊直到去年底才完工。
年初又忙著请演员,其他都陆陆续续搞定,唯有阿米特.巴强还没给回復。
这时候乔普拉又想起了罗恩,他希望搬来这座大神,搞定最后的大咖。
左右无事,罗恩就带著乌尔米拉来串门了。
阿米特.巴强的別墅也在班德拉,这里几乎成了宝莱坞的名人聚集地。
罗恩此刻正和这位全印度家喻户晓的明星握手,他小时候也看过对方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