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博望侯,哪怕猎骄靡的条件不是龙女,仅仅是诸侯王之女,上君都无法答应。」公孙弘提醒道。

在「上君」两个字上,公孙弘加重了两分语气。

现在的朝廷局势,和任何时候都不一样,无比复杂,而陛下和上君的较力,又是方方面面的。

大汉朝从陛下为始,拒绝和亲之政,这幺多年来,再无一名汉女为了和亲出塞,如果上君与乌孙以和亲结盟,不论是出于任何目的,陛下、儒家、所有反对上君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不留余力、竭尽所能往上君身上泼污水。

这是上君,中、外两朝官吏,黎民百姓都无法接受的。

上君的执政、德操水平,要一直、一直比陛下高,才能长久、稳定当国下去。

张骞的脸得涨红,无法作答,丞相的猜测,全部合情合理,大殿里都是自己人,狡辩、诡辩没有什幺意义。

「退一万步说,上君能接受圣名受损,与乌孙达成盟约,但是,那幺多牛羊马匹、金银布帛、乃至诸侯王女,博望侯又该如何通过河西走廊,抵达乌孙国?」公孙弘指出了张骞计划中最致命的地方。

要与乌孙国结盟的诚意,根本无法通过河西走廊,时至今日,河西走廊还掌握在匈奴人手中,匈奴人是蛮夷,不通教化,但不是傻眉楞眼,看不到、想不明白大汉、乌孙来往是为了什幺。

要知道,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诸国中,来、去都曾被匈奴人抓获。

匈奴的右部诸王抓到张骞等人后立即押送到匈奴王庭,张骞,是在场所有人中,唯一见过当时的匈奴单于,军臣单于的人。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面问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南越国去一样。

一百多人的使者团都过不去河西走廊,又何况是庞大的结盟队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