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无忧了。」
张汤见两儿子依然不明白,没有再做解释,一手牵着大儿子,一手牵着小儿子,往着府内而去。
未央宫,宣室殿。
刘据没有睡下,只是简单吃了些糕点,便又回到了御案前。
代地之事,有舅舅和北军诸将定计,宗室之事,有张汤完善。
但有许多政务尚要他亲自处置,尤其是名、器之事,刘据不会半分假于人。
丞相府已筛选了普通政务,摆到刘据面前的章奏并不多。
一、惊蛰已过,乡野农家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自己的地头,整田春耕悄悄地开始了,朝廷当下诏遣县吏们下乡督耕,为祈苍天风调雨顺,朝廷当举「启耕大典」。
孝文帝年间,孝文帝采纳贾谊《积贮疏》的建议,于前元二年正月丁亥下诏:「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并在立春之日亲率百官耕种田,以此昭示重农劝稼的决心,后成大汉定制。
就是择一田地,大汉天子或君主亲自耕种,要下力气,心也要诚,据说这样才能得到上天庇佑,五谷丰收。
一旦出现欠收,乃至于绝收之事,那就是启耕大典时,大汉君主心不诚,惹得老天爷降怒。
刘据不是愚夫,知道丰收与否和所谓的心意没有什幺关系,纯粹看天意。
但百姓普遍不这样认为,皇帝是天之子,天怒,即是子之错,丰收不诵你,绝收就骂你。
尤其是近些年来,天灾人祸增多,诸地欠收之事时有发生,百姓们是怨声载道。
刘据记得,貌似在他三岁,能在田垄间行走后,他的皇帝父亲就将启耕大典的「重任」交给了他。
每次地方上报欠收之情,父皇就会狠狠责骂他一番,然后惩罚他一天不能吃饭。
现在想想,父皇是真的不当人啊。
自己不愿意背负「上天责罚」,让小小的儿子去顶缸。
不过。
攻守易形了。
刘据亲做朱批,「今父皇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南阳为我大汉朝耕农大郡,请父皇于南阳择地行启耕大典,万望心诚,得天之佑。」
「心诚」二字,格外厚黑,相信为父皇择地启耕的太常署官员能明白其中深意,为父皇挑选几亩难耕田地,向天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