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在施政重点上,君主倾向于个人意志,而丞相及其官僚组织从整体利益出发,制约或矫正君权。

有人的地方,就有私心。

君主希望乾坤独断,而丞相希望官僚组织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是制衡皇权。

历朝历代的君主、丞相、公卿大夫始终在为各自的权力斗争,君臣的权力,一直是「此消彼长」的态势。

成为大汉丞相的数年间,公孙弘的感受越来越清晰,帝国需要集权,也需要一名君主能主宰大汉,拖着朝廷走向更远。

分歧,只会导致混乱,混乱,只会导致灭亡。

当然,大汉帝国不需要陛下那般穷奢极欲的「独夫」。

要的是上君这样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圣主贤君。

「不过,臣要提醒上君,过度削弱相权,反而会导致国家政务、军国大事处理缓慢,如果分权过细,自我消耗,长此以往,帝国必将积弱积贫。」公孙弘缓缓说道。

相权可以削弱,如上君在丞相府增添了两位参政议政王大臣,这样,丞相政务不当时,王大臣便能提出异议,这是很好的。

但如果在廷议上,上君同意了城阳十王都为参政议政王大臣,过多的人参预国事,反而就不好了。

人多,想法就多,考虑的事情就多,你不满意我的想法,我也不同意你的提请,一来二去,该办的事、不该办的事都没办法办,党同伐异,彼此消磨,国事便耽搁了,帝国也会往弱、贫的方向滑坡。

刘据点点头,「寡人明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