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大一统的华夏,给予了儒家迅猛发展的土壤,儒家以百家智慧为肥料肥了自己。
而中央集权的到来,更是给予了儒家一片广阔天地,单一的法家治国、道家治国,已经满足不了华夏的发展。
真正给予儒家腾飞机会的是,大汉在经过高皇帝、孝惠帝、吕后、孝文帝、孝景帝后,诞生了位锐意进取的天子,当今陛下刘彻,并且,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儒家,进行了尊儒尝试,公羊家成为了显学。
区区二十年,儒家就挤压了诸子百家大多数生存空间,逐渐登堂入室,假冒天子旨意开始呼风唤雨,广收门徒。
如果没有那句「子不类父」的话,如果上君亲近谷梁家不曾改变,如果没有上君,让陛下继续执政下去,再有三十年,儒家即便没有「学问帝国」,也会成为不可撼动之存在。
几百年后,汉家或会终年,但儒家却会在华夏的历史上长存,熠熠生辉。
然而,没有如果,在儒家起势最关键的节点,上君的改变,顷刻之间,让本朝成为了儒家最坏的时代。
一记闷棍,打的儒家倾家荡产,丢了圣地,死了圣族,陷入了存亡危机。
在此期间,董仲舒为了自己,也为了儒家,只能随波逐流,习惯了陛下「信任的方式」。
这时被门生发出灵魂拷问,倏然地,董仲舒比昔日更加羞涩难当,悲愤万分。
「看来恩师还记得。」
吾丘寿王看出了董仲舒的难堪和尴尬,轻声问道:「恩师还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