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泪眼朦胧,在烛光闪烁下,过去的岁月如同走马灯似的,接连在董仲舒眼前浮现。

出生在书香门第,学于公羊大儒胡毋生,三十便能收徒授学,孝景帝时,名扬天下。

时运显然是照顾他的,求变进取的当今陛下即位,改黄老道学为公羊儒学,而他,也由一介博士,成为江都国十年国相,后又任胶西国三年国相,接着明贬暗升,回京太史,一跃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终于博士。

如此浩荡的一生,为什幺他会时常觉得委屈呢?

因为,付出了无数努力的他,不该落到这个地步!

公孙弘也曾师学胡毋生,如果非要说,二人是同门师兄弟,但学问公孙弘不如他,为何能胜过他无数呢?

这叫他如何能不委屈呢?

如果让他总结公孙弘的思想,一个字便可,「和」。

公孙弘始终认为任何两种事物都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便是「和」。

公孙弘觉得人世间中的人主和百姓是对立的,但人主如「和德」,百姓就会「和合」,从而达到一种天下太平的和谐局面。

而作为百姓来说,心同气、气同形、形同声都是相互对立的,但「心和」就会「气和」,「气和」就会「形和」,「形和」就会「声和」。

公孙弘认为,「和」不仅存在于人世间之中,也存在于自然之中,「故阴阳和,风雨时,甘露降,五谷登,六蓄蕃,嘉禾兴,朱草生,山不童,泽不涸,此和之至也。」

而人主只有把握住「和」,才能使「麟凤至,龟龙在郊,河出图,洛出书,远方之君莫不说义,奉币而来朝」,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局面。

是以,公孙弘从「和」出发,针对当今朝廷政治,提出过治国安民的八项主张。

但这八项主张实际上讲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朝廷要节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二是朝廷用人要因任授官,任人唯贤,赏罚分明,使官尽其责,人尽其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