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看着他,问道:“李祯在兵部,也一段时间了,办差如何?”
赵成低头,开口说道:“李侍郎是官宦子弟出身,很多事情上,都帮了臣不少忙。”
“那就好。”
李云笑着说道:“你们好好相处。”
“这一次进取关中,也让他一起汇同议事。”
赵成深深低头:“是。”
“属下这就去户部,同杜尚书打个招呼,然后着手操办此事。”
李云“嗯”了一声,提醒道:“那十门新东西,兵部记得送到潼关去。”
“是。”
赵成低头道:“臣不会忘。”
说罢,他低头告退。
杜谦却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目送着赵成远去,然后对着李云笑道:“赵尚书行事风格,一点也不像是个武官,我们文官之中的一些粗犷性子,也不如他守礼。”
“毕竟是将门子弟,读过书的。”
李云夸了一句,笑着说道:“让他来当这个兵部的家,倒是对了,要不然,我到现在都没有合适的人选,也只好把周良,请到洛阳来了。”
当初周良退居二线之后,先是在枢密院任事,后来李云带着朝廷离开了金陵,为了东南稳定,就将周良留在了金陵,命令他带着一万多金陵军的将士,镇守金陵。
周良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功劳,但他资格最老,倒也勉强可以做这个兵部尚书。
而且,周良也是受封了国公,是宣国公。
杜谦感慨道:“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他看了看李云,笑着说道:“陛下心情似乎好了不少,看来青州那里有好消息传来了。”
李云闻言,笑得眯起了眼睛:“我那个大兄,很是懂事,让我省了不少心。”
平卢军虽然最早投降,但正因为他们最早投降,李云一直没有“好意思”去直接夺了周家的兵权,一直到开国之后,才着手去办这件事。
而且,平卢军人数并不少,跟江东军几乎类同了,这个事情,李云看起来云淡风轻,只派了孟青去处理,但实际上,他很重视平卢军的接收。
成功接收平卢军,他要省去很多精力,否则,不仅要在东部再生一场动乱,对于幽燕的布置安排,恐怕要往后延期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