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已经太熟悉了。
哪怕杜谦只是说了一些看起来全无关系的话,李云却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听了李云的话,杜相公低头道:“臣不知道。”
“不过在臣看来,陛下能够越年轻越好。”
他正色道:“张遂上午跟臣说,金陵府的百姓,哪怕是种地的农户,算上地里的产出,再进城里卖卖菜,帮帮工,十成里,已经有八成能吃饱饭了。”
“江东道的百姓,虽然不如金陵府,但是至少一大半能吃的饱饭,绝大多数人能吃得上饭。”
“这已经很好了。”
他看着李云,很是平静:“陛下,臣当年在长安读书的时候,见不到底下人是什么模样,到了江东,后来又到中原来,这些年在书案上,见到了太多凄惨故事,生离死别。”
“江东新政,可以算得上盛况了。”
李云的新政,其实并没有改变太多东西。
核心就三点,第一点鼓励商业。
第二点,不再严格实行户籍制度,村子里的百姓,可以进城去做点事情,或者是做点买卖。
第三点,就是发展沿海商业。
单单是这三点,还不足以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但是配合新税,大大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此时别的地方不好说,但是江东一地,已经实现了很是繁荣的盛况。
论富庶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洛阳所在的京兆府,超过了这个“天下之中”。
李皇帝这会儿,还在想着东宫的事情,听杜谦这么一顿夸,他微微摇头,没有接话,只是默默说道:“若是我练拳,也让一些人心里不舒服,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真要是如此。”
李皇帝长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萧索:“可能只有我当下立时死了,他们才会高兴。”
杜相公微微摇头:“陛下,东宫贤德,不会有这些念头。”
“我没有说东宫。”
李皇帝摆了摆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抛在身后,然后他看着杜谦,开口道:“过了这个年关,薛收就要复职了,我打算还让他去户部,让卓光瑞去吏部。”
“受益兄有意见否?”
杜谦脸上露出笑容,笑着说道:“因为这件事,臣求了陛下许多年了,现在臣年纪大了,精力远不如年轻时候,很多事已经处理不来了。”